• 20阅读
  • 0回复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负责人谈 目前大熊猫的灾情及急需的救灾措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16
第3版()
专栏: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负责人谈
目前大熊猫的灾情及急需的救灾措施
本报讯 最近,本报不断收到读者来信,希望了解大熊猫受灾的详情、国家采取的抢救措施及捐款的情况。为此,我们访问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负责人。
问:大熊猫目前的灾情如何?
答:从去年8月开始,大熊猫主要栖息的二十六个县中,有十七个县竹子大面积开花枯死,这些县共有箭竹类二十点九万公顷,开花面积达十六点一万公顷,占77%;十六点八万公顷冷箭竹中开花的有十三点七万公顷,占83%。大熊猫正受到饥饿的威胁。据专家说,大熊猫的食物冷箭竹、华桔竹约四五十年开花一次,等到新竹成林需要十几年。同时,由于大熊猫生活在海拔二千五百米以上、方圆数万平方公里的深山丛林中,要及时找到病饿大熊猫也很不易。因此,抢救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问:针对上述情况,目前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国务院对灾情非常重视,指示林业部和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认真做好抢救大熊猫的工作。林业部于去年9月和今年3月分别召开了大熊猫抢救工作会议,商讨和落实各项抢救措施。
在大熊猫分布的地区和十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普遍成立了各级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调查灾情,发动群众,加强入山狩猎管理,防火护竹。四川省在大熊猫受灾地区规定“三不准”(不准砍竹、打笋,不准安猎套、鸣枪狩猎,不准放狗围猎),要求做到“四不死”(不让山火烧死,不饿死,不冻死,不打死)。川、陕、甘三省建立的五十二个专业巡逻监测站(队),日夜守护在高山密林中。抢救人员还把体弱生病的大熊猫送到饲养场,并向灾情较重的地区投放了数千公斤羊肉,供大熊猫食用。
问:到目前为止,捐款的情况如何?这些捐款将如何使用?
答: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直接收到的国内捐款已达四十万元(不包括各地代收的)。国外友好人士、社会团体、驻华使馆和来华探亲旅游的侨胞陆续捐赠了二万美元,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转来日本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二十一辆汽车,以及日本广播电视网的二十万美元。
我们将把这些捐款作为抢救大熊猫的专款,马上送往灾区。
问:抢救工作是否奏效?你们对下一步工作有何打算?
答:前一段时间的抢救工作是切实有效的,救活了一些病饿大熊猫。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是继续抓好检查落实。同时,要加强对箭竹的科学研究,密切注意灾情发展,监测大熊猫活动变化,做好各项应变措施;要开展爱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教育,加强狩猎管理,减少人为干扰,便于大熊猫移动觅食。国家今年拨给一笔专款,我们准备在重灾区修建四五个收容饲养场。
灾情仍继续发展,艰苦的抢救工作要持续一些年。我们决心做好工作,让国内外关心大熊猫的人们放心。  殷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