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全国供销社主任会议提出要扭转指导思想 冲破“少”“管”“死”框框大胆改革供销社体制 着眼“多”“放”“活”促进农村商品生产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17
第1版()
专栏:

全国供销社主任会议提出要扭转指导思想
冲破“少”“管”“死”框框大胆改革供销社体制
着眼“多”“放”“活”促进农村商品生产发展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邱原、本报记者戴玉庆报道:4月16日开幕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供销社主任会议提出,当前供销社体制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要努力扭转供销社在组织商品流通上的指导思想,迅速从过去以“少”字出发,“管”字当头,“死”字结果的老框框里解放出来,转变为从“多”字出发,“放”字当头,把流通搞活,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
根据会议提供的情况,这几年,我国农村商品生产迅速发展,商品越来越多。因此,现行的供销社体制和经营方式必须抓紧改革,扩大城乡商品交换,为农村商品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从1982年起,一些地方的供销社已开始了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1983年底,全国已有70%的农户在供销社入股,股金达二亿五千万元,比原有股金增加了70%。通过清股、扩股,初步恢复了供销社在农民中的信誉。在劳动人事方面,实行了社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干部的制度,一批符合“四化”需要的中青年干部走上了供销社的领导岗位。试点单位还试行了在农村招收合同工的制度,开始改变职工能进不能出的状况。
在经营上,试点单位也取得一些经验。供销社通过提供信息、物资、技术、资金等,帮助农民开辟生产门路,组织生产前和生产后的服务。特别是各地创造的农商联营企业,对促进商品生产和交换起了明显的作用。据黑龙江、辽宁、山西、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初步统计,现在已有三分之一的专业户同供销社实行联营,形式从过去单一的购销联营,发展到生产、加工联营、储藏联营;由过去只同当地农户单层次联营,发展到跨地区、跨部门的多层次联营。有些地区的供销社还在大中城市创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农民推销农副产品。
这次会议将提出下一步供销社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措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