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敢向天穹挂“新星”——我国首次发射通信卫星目击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17
第3版()
专栏:

敢向天穹挂“新星”
——我国首次发射通信卫星目击记
本报记者 何黄彪
祖国某地,群山叠嶂、峰峦起伏。这里,有一个卫星发射场,有一支浩浩荡荡的科技大军。1984年4月8日,这里进行了一场极为紧张艰巨的战斗。
那巍峨耸立的发射架上,一枚载着卫星的乳白色火箭正昂头挺立,待命起飞;那发射场地下控制室里,电脑在频频传送信号,激光束在帮助火箭定向;那指挥控制大厅,巨型组合显示屏上,五颜六色的指示灯在闪烁,各种仪器都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此刻,从高原到平川、从陆地到海洋,数百个观察站、通信点、自控站、远洋测量船,都在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
夜幕降临了。一位指挥员站在地下发射控制室的指挥台前,凝视着电子钟的时间指示,听完了各个方面的情况报告,发出命令:“十分钟准备!”“五分钟准备!”“一分钟准备!”随着最后几秒钟的到来,人们的心缩紧了,呼吸摒住了,无数台精密的跟踪测量设备开机,高速摄影机、磁带记录仪等记录设备一齐启动起来。
19时20分,电子计算机准时发出了“点火”的指令。瞬间,一个宏伟壮丽、动人心魄的情景出现了:只见载着卫星的巨型火箭,发出巨大的轰鸣,喷着璀璨的烈焰,如山呼,似海啸,象惊雷,拔地而起,直冲云天!
这飞行的火箭,并非寻常的火箭。它是一种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的新型火箭。
这飞驰的卫星,也非一般的卫星,它是一颗扶摇直上数万里,并力求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的同步卫星。
在火箭飞驰的过程中,各个观察站、通信点,不断传来了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报告:
“发现目标!”
“发现目标!”
“飞行正常!”
“飞行正常!”……
此时,在宽敞洁净、灯火通明的指挥中心控制室里,人们都一动不动地盯着那两条绿色的曲线:一条是火箭的理论轨迹曲线,另一条是火箭的理论速度曲线。随着火箭的飞驰,出现一个个鲜红色的亮点,红色亮点越来越多,形成了一条红色的、不断沿着绿色曲线爬升的动态线。红色曲线一旦脱离绿色曲线或终止向前爬升,就意味着发射的失败。
然而,此时红色曲线上的每一个亮点,却是那样稳当、那样奇妙地与绿色曲线重叠地爬升着。
闪闪的亮点,瑰丽的红线,快要接近屏幕那段最高绿色曲线的端点了!大厅里,人们一齐把目光投到了这个最高的端点上。因为大家都清楚:只有火箭能够爬上这个端点,才能向着准同步轨道继续飞行。
人们,在焦急地期望着它的圆满回答。
骤然,红色亮点昂头翘首,向着这个最高的端点爬了上去。
顿时,欢呼声浪从指挥大厅,从所有观察站里震响起来:
“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了!”
掌声伴着欢呼声响彻整个大厅,热泪在人们脸上闪烁……
这标志:在“四大发明”的故乡,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制的最先进的火箭技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这显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征途上,我国航天技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一个重大的突破。
今天,我们的试验通信卫星正航行在预定轨道上。
今天,祖国的英雄儿女——我们最可爱的科技大军正精神抖擞、日以继夜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观察着、指挥着通信卫星的运行、变轨和飘移,并力争把它悬挂在天穹的预定位置上,不断地转发、传递各种信息和佳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