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为谁奔波为谁忙——记宁夏青少年天文站和电子制作室的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19
第2版()
专栏:

为谁奔波为谁忙
——记宁夏青少年天文站和电子制作室的建设
本报记者 鲁牧
宁夏一位读者今年1月来信,反映宁夏青少年天文站和电子制作室原计划建筑面积五百平方米、投资十万元,搞了三年,已花投资三十万元,却只挖了几条基础槽坑。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项目的由来
1980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决定资助若干省、市、自治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设立青少年天文站和电子实验制作室,以改善当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条件。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区科协)是受资助单位之一。由中国科协无偿拨给价值二万五千元的一套十七项四十一件电子测示仪器设备;并且同意提供一套青少年天文站仪器设备,购置费约二万元,从区科协事业费中开支。
1981年7月初,区科协向区人民政府提出要求“立即筹建宁夏青少年天文站和电子制作室”。建筑总面积为五百平方米,包括天象厅、天文台、放映室、电子制作室等,总投资十万元,计划于当年9月施工,年底建成交付使用。
不按计划办事
这个小项目选址在银川老城区新华西街第十六小学校的西南角。市建设规划部门很快给了土地使用“执照”。这里有四户居民十间民房需要拆迁。区科协动用三万五千元投资,在西门外购置住房十八间半,并加以整修准备搬迁,同时进行测量,委托设计,着实忙碌了一阵。
就在地点已经选定,区建筑勘测设计院拟了几个设计方案之后,区科协主管基建的负责人却急切地要求改变已批准的建设计划。1981年10月,向区计委要求把建筑面积增至九百平方米,投资增加到二十万元。
这个要求未被批准,区科协又不按原计划办事。原选址放弃了;与四户居民签订的搬迁合同停止执行了;西门外购置的房屋,分给区科协五户职工居住,有的作了区科协的汽车库,“为本单位谋了一点利益”。
规模一再扩大
进入1982年,区科协要求继续建宁夏青少年电子制作室,天文站不拟建了,建筑面积仍要五百平方米,投资为上年结转七万元,重新选址在前进西街74—78号处。
又是一番紧张奔波,购房、拆迁。到年底,七万元投资全部用于搬迁,购买民房五户三十三间。为使每间旧房的拆迁费低于建设银行规定的标准,将五户三十三间报批为九户六十间,用增加户数和间数骗得了银行付款。
1983年,由于资金短缺,青少年电子制作室未被列入区计划。区科协却又提出建设另一个新项目:“区科协活动中心”。建筑面积也是五百平方米,投资也是十万元。
然后,区科协进一步提出:区财政局从地方自筹资金中“增拨”十万元,用于扩建青少年电子制作室,这样两个项目合计总建筑面积为一千平方米,投资限额二十万元。
同年8月下旬,区科协再次要求把建筑面积扩大到一千五百至一千八百平方米,总投资“也需适当增加”。到年底,二十万元资金几乎又全部用于前进西街居民搬迁,购置了民房二户四间半、公房十八间。
去年第四季度,区科协匆匆委托设计部门搞了一份工程基础设计图,从内蒙古自治区请来一支施工队,按一千八百零四平方米建筑总面积在选址挖了几条基础槽坑。施工队因故停工,返回内蒙古;这些槽坑仰天张着大口,似乎在等待着更多的投资和建筑材料来喂填。
问题的实质
在有关部门支持下,记者看到一份尚未晒成蓝图的这个工程的设计图。主体工程为六层楼,自上而下:六层是研究室、学习室、办公室;五层是办公室、录音室、(电子)制作室、仪器室、暗室,以及两套套间客房;三、四层都是办公室、活动室;二层是办公室、书库、阅览室;底层是门厅、接待室、小卖部、展览厅。东侧建有一个一百九十个座位的小礼堂;南侧建“南小楼”,楼上是《科技普及》报编辑部,楼下是活动室。
行家们认为,按设计图建设,加上配套设施,投资概算还得追加几十万元。
这份设计图表明,天文站没有了,电子制作室仅仅占建筑总面积的2%左右,90%以上作了其他用途,那末,区科协主管基建的负责人为什么不按原计划办事,一再扩大建设规模、追加预算,是为广大青少年谋利益,还是在为本单位谋利益,究竟是为谁奔波为谁忙,不是很清楚了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