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开发万宝山培育摇钱树——记余庆县松烟林苗产销公司经理周登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19
第5版()
专栏:

开发万宝山培育摇钱树
——记余庆县松烟林苗产销公司经理周登高
本报记者 鲁兴伦
在遵义地委召开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四级干部会议上,地委书记李明说:“希望各地多出几个周登高这样的人物,有开发林业的周登高,有发展畜牧业的周登高,有开办社队企业的周登高,……
周登高,41岁,原是一位邮电工人。1980年,他联合九户农民培育林苗,如今已发展成为贵州省第一个由农民自愿联合起来的跨地、跨县经济组织——余庆县松烟林苗产销公司。去年,参加这个公司的农户已达1,070户,培育树苗994万多株,户均林苗收入750元;今年参加这个公司的农户已发展到7,106户。
1979年以前,周登高的家和他的家乡一样穷。一家六口,五个是农民,人均口粮400多斤,每年还要向队上交200多元的口粮钱。他从报上了解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搞活农村经济的好政策,面对家乡到处光秃秃的荒山,心想:如果用工余时间在自留地里育苗出卖,既能增加一些家庭收入,又可为社会上造林提供一些苗木。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罗尤惠,堂弟周登光、周登亮和邻居贾禹席、贾之平等,得到一致赞成。1979年秋天,他们就悄悄采集树种。1980年春又增加了三户,当年共育出漆树苗35万株、杜仲苗8万株,除了各自房前屋后造林用外,其余卖给林业部门,得9,000多元,户均收入1,000多元。九户农民育苗致富的消息在山区里到处传开,人们纷纷找周登高要求参加育苗。于是,1981年发展到91户,1982年增至211户,户户都显著增加了收入。周登高家1980年林苗收入1,600元,1981年增至3,000元,他的妻子罗尤惠担心会被打成“暴发户”。周登高说:“党的政策允许少数人先富起来,即使一时有什么反复,大不了再卖猪还账,又当穷光蛋,没什么了不起。”1981年底,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余庆县委书记来到松烟区,充分肯定了周登高的作法,鼓励他继续大胆去干。于是,周登高聘请了松烟区一位副区长作联营组的政治顾问,聘请余庆县司法局公证处一位助理律师作法律顾问,所有产销合同都经过公证处公证,从而使参加联营的社员很快增至千户。1983年3月,联营组发展为公司,周登高正式担任公司的经理。
周登高领导的松烟林苗产销公司,象一株出土的泡桐树苗,在风雨中速生猛长。有人说他是“吃了雷公胆,敢铺那么大的摊?!”有人规劝他:“这件事利大害也大,今天你上台戴红花,说不定哪天斗得你下不来台!”周登高说:“农民的苦和甜,素来和党的政策分不开,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我用不着考虑个人的下场。”他把经济账目交请区财政部门管理,个人只拿国家给的45元工资,不沾公司一分钱,他说:人正不怕影子歪。
我们在林苗产销公司的临时办公室看到,一包包鼓鼓囊囊的麻袋从过道直堆到大门边。人们出出进进,门庭若市。有来领种籽的,有来催订合同的,有来要育苗科技资料的,确实象个公司样子了。周登高指着麻袋说:“这些是刚从江西运到的泡桐种籽,初步计划今年育1亿株泡桐苗,除了供应用户外,公司已承包5万亩荒山造林,以短养长,绿化家乡。”他还告诉记者:今年以营造泡桐为主的速生用材林,今后将陆续发展果木林、蚕桑林、生漆林、杜仲林、油桐林。为实现这个规划,公司选送了联营户的九名子女,到余庆县办的林业职业班去深造两年。周登高遥指松烟镇附近的山头说:“过几年你再来看,我们这些荒山就大变样了!”
我们听着、想着:在贵州,确实需要更多的象周登高这样有胆有识的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