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为农民描绣戏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21
第8版()
专栏:

为农民描绣戏装
张文祥 李 琦
去年腊月,承德市二仙居桥南出现了一个不大的门面,“戏具服装道具服务部”几个古铜色大字刻在那古色古香的招牌上。别看这块牌子不显眼,却吸引着远近的农民。你看,内蒙古草原来的老大爷捧走了两顶九凤翔云的凤冠;宽城县的小伙子扛走了一捆刀枪把子;平泉的姑娘选走了十几身戏装……。他们说:“过去买点戏装要跑天津、北京,花钱多还买不来合适的,这里的东西又便宜又好,真该感谢张克敏老师傅了。”
张克敏是承德地区京剧团的舞台美术道具师,今年六十六岁。他十三岁学戏,演过文武小生和老生,然而最使他着迷的还是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戏剧装饰,通过刻苦自学,他成了设计制作戏剧服装道具的多面手。三十多年来,他先后为三十多个剧目设计制作过服装道具,电视剧《懿贵妃》中懿贵妃戴的九头凤冠,咸丰的王冠就出自张克敏之手。
有一天,一位农民朋友对他说:现在农民不愁吃不愁穿,就是愁没戏看,眼下演员好招集,可戏剧服饰一时又买不齐全。这话象重锤打在张克敏心上,他马上找到领导要求办个戏剧服装道具服务部,这既能解决剧团里的闲散人员的工作,又能满足农民演戏的需要。领导大力支持,当即就拨了三千元做底本,又办了营业执照。张克敏买来了针头线脑、绸缎帽花等各种用品,亲自动手设计、制作,同时还教几个青年缝纫。在质量上他一丝不苟,在价格上也公道便宜。一件彩衣别处要一百来块,他只收六七十元。这消息传开了,附近几个县的农民赶来购买,辽宁、内蒙古、唐山、保定的农民也接踵而至。为了给十几个厂矿、农村做花会道具,他一个月里衣服没下过身,困极了靠一会,起来再接着干。
几个月来,这个服务部收入三万一千元。人们说就凭张师傅这样干,分多少我们也没意见。可他却分文不要,他说:“要是为了挣钱,我就不这样干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