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我国城乡信息网络正在形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23
第2版()
专栏:

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我国城乡信息网络正在形成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于有海、徐耀中)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信息网络,正在华夏大地发育起来。我国开始兴起“信息热”。
在首都钢铁公司,一个数据信息反馈系统已经形成。公司通过人工和二十三台电子计算机,每天对三千多万个供、产、销、运各个环节的信息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归纳、传递、沟通。这样,他们一清早就可以掌握全公司前一天的经济活动,据以分析、判断,随时提出改进工作的决策。
在丹东调谐总厂,一个沟通工厂同社会各有关方面的技术信息网、质量信息反馈网、经济情报网已经形成。他们靠着这些“网”,同一些地方的图书情报单位、出版社、大专院校和生产企业保持经常的信息联系,又通过派驻北京、沈阳、南京等地的工作人员了解用户意见,改进技术和产供销活动。
在江苏省江阴县,几乎所有的乡镇企业都着手经营自己的信息网。他们在县城和公社专门设立收集信息的机构,又指派专人到外地了解经济情报,用来调整本企业的产品结构和确定产品的销路。
在四川农村,两千四百五十多个农情信息点的触角伸向了全省各地。在这些信息点工作的九千多人四处活动,把各地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民们,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问路搭桥。
对开始兴起的这种“信息热”,正象一些人解释的那样,说明从事经济工作的干部、群众有了信息价值观念了。上海手表行业的干部说,他们根据掌握的信息,当机立断地减少了滞销的男式单机手表的产量,增产市场畅销的小女表、日历表和中型表,在竞争中赢得了主动。天津市工业部门反映,他们1983年上半年能够及时安排一百八十七种紧缺产品的增产计划,争取到下半年全市产销两旺的好形势,是沾了信息的光。呼和浩特市九个企业在市场的需求中找到了起死回生的门路,安徽阜阳地区滞销的两亿斤粉丝在《经济参考》报道后一个月内就销出一亿五千万斤,海南岛文昌县获悉椰子糖产量大大超过需求量而决定压缩新建椰子糖厂的计划,避免了三百六十六万元盲目建设资金的浪费等,都是人们得益于信息的美谈佳话。
如今,工厂谈信息,商店谈信息,运输公司谈信息,农村专业户谈信息,各行各业都有许多人把信息当作话题。他们有的把信息说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的说它是正确决策、提高经济效益的“财神爷”,有的称颂它是发展生产、搞活经营的“金翅膀”,等等。把握信息,传递信息,日渐成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各经济部门的信息机构相继建立。商业部、中国人民银行的信息网络正在交流市场行情和指导生产建设。纺织部的十大产品信息中心不断向企业传送着国内外新的纺织品品种、花色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冶金部的信息机构在通过电子计算机汇总和传播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的产销情况。在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中,目前已有七个设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其他地区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信息收集和研究工作。首都和各地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竞相开办信息讲习班。新闻界近年来创办的三十余种专门的信息报刊也在为“信息热”推波助澜。
专家们现在热切盼望的,是信息手段的现代化。当前我国的信息工作,很大一部分靠人工收集处理,连最普通的信息传递工具——电话也还处于装不上、打不通、听不清的境地。有人作过一个估计,光是我国经济信息一年的周转量就相当于五百页一本的书五千万册,形成的经济档案文件总数达七百亿至八百亿页,而且它们还在以每年递增10%的速度上升。适应“信息热”的新形势,加快信息手段的现代化,是城乡人民的殷切期望,是搞好信息使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充分发挥作用的一件大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