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这里的计算机弃置不用?——对南通第二棉纺厂第二织布车间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23
第2版()
专栏:

为什么这里的计算机弃置不用?
——对南通第二棉纺厂第二织布车间的调查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印 证
江苏省南通第二棉纺厂第二织布车间拥有布机九百八十八台。1982年,省、市投资三十多万元,为这个车间的二百五十二台布机装备了一套国产微型电子计算机监测系统,每两秒钟就能对停车次数、时间、当班织出的布长等采样一次,据统计,可提高生产效率2.2%,每年可增加利润近五万元。
作为一个监测系统,它的使用给纺织行业传统的管理方法带来了一些突破。过去,要知道车间总的生产情况,需用三四天时间,现在立刻就可知道;对挡车工的考核指标也更准确了。每个人开车、停车情况,计算机显示得清清楚楚,功劳用不着自己摆,过失也藏不住。但是,就是这样一台先进的设备,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原因是:
一、领导不重视计算机提供的信息。原来负责收集、分析、处理计算机数据的人,实际已不从事这项工作,没有人对数据认真地分析、研究、处理,更没有指导、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反馈”回路不起作用,实际价值等于零。
二、计算机提供的信息对第一线的工人没有起到约束作用。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如果对工人按计算机的数据考核,要他们按计算机的要求工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就必然要加大,劳动报酬也应相应地提高。然而,这一点很难做到,于是,工人对有无计算机不感兴趣,也不接受它的“约束”。
三、人员的技术素质跟不上。应该说计算机反映的数据是准确的,它要求每个人都要理解这个监测系统的意义、原理和作用。但有的工人在应该拨开关的时候忘记了拨,不该拨的时候,却拨了。
由于以上三个原因,这套国家花费了三十余万元投资的计算机系统,本来能起很好作用,实际上目前仅仅是“供参观”了!
南通第二棉纺厂作为一个有相当高的管理水平(出口产品国家免检)的纺织厂,在应用计算机时所出现的上述问题说明了什么?人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它说明,计算机仅仅是机器,它的前面是输入系统,后面是该处理的数据,如果管理混乱,输入输出无人管、无制度,那就无意义了。如果“见机不见人”,管理水平、教育水平跟不上去,特别是人员素质、智力开发和人才的合理使用跟不上,很可能在一股“计算机热”后又“凉”下来,图个虚名而已。南通第二棉纺厂第二织布车间应用计算机的现状就值得重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