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发挥工业公司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23
第5版()
专栏:

发挥工业公司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
邓荣霖
工业公司作为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从它出现的那一天起,就同工业技术革命紧密联系。从发达国家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在新的技术革命中,工业公司有一些新的特点:一、在生产出具有先进水平的物质产品的过程中,加快对工业技术专业知识和管理技术的吸收与转让,通过知识来增长价值,使知识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经济成就的关键。二、在发挥大工厂骨干作用的同时,迅速增加小工厂的数量。大工厂向小工厂购买零部件的比重越来越高,高度专业化的小工厂面向全社会,提供各种专业化的商品性生产服务。特别是当代新兴工业部门的工厂,正朝着小型化、多样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三、在不增加工业公司职工总人数的情况下,按照技术革命要求改变人员结构,直接接触物质产品的人手减少了,而计算机程序编制员、教职员、技术员和各种信息工作人员猛增,急需招聘新型技术专业人才。四、工业公司的组成方式,正在从过去那种纵向、大型、重型的托拉斯式的工业公司,朝着横向、网络系统式的工业公司的方向发展,名目繁多的小型的科研生产型的电子工业公司相继出现。五、改组工业公司内部的组织层次和管理机构,甩掉臃肿的机构和限制生产发展的多余层次,以适应尖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六、国内工业公司同国外工业公司的技术经济联系更为密切。发达国家工业公司在推动当代技术进步、促进新的技术革命中的这些动向,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解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工业公司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五十年代中期,上海、天津等地开始组织一批工业公司,这对于当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有过积极作用,但未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六十年代初期,北京、上海、天津和一些省、市、自治区试办一些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工业公司,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后来又被迫停办。七十年代后期,特别是1978年冬季以后,在全国更大范围内逐步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工业公司,成绩显著,但目前不少公司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我国工业公司建立和发展的这种反复过程,是由于“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也是同经济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某些弊端有关,同对工业公司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有关。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我国工业公司的建设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
工业公司是在专业化与协作基础上,把分散的工厂合理地联合起来的一种经济组织。建国以来我国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工厂数量大大增加,城市和工业区的大小工厂已有30多万个,加上农村的各种工厂,全国有100多万个。这些工厂之间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协作关系越来越密切,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必然要求把成千上万的分散工厂,按照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合理地组织起来,联合组成各种形式的工业公司,以适应现代工业技术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工业公司的实践表明,凡是办得出色的工业公司,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重视工业公司在技术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工厂的技术水平,促进生产发展,从而使公司本身得到巩固和发展。如果把工业公司的建立单纯看作是机构变动和组织调整,忽视工业公司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其结果虽然在组织形式上发生某些变化,但工厂的技术水平没有什么变化,甚至妨碍工厂生产积极性,这种公司存在的价值也就值得怀疑。我国组建工业公司的这些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充分发挥工业公司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是今后工业公司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性、共同性的问题。
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和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工业的过程中,许多工业部门和地区采取措施,对原有工业公司的组成进行必要的整顿。从工业公司推动技术进步这个角度来看,在组建或调整工业公司时,应当反映工厂之间内在的技术经济联系,有利于提高生产专业化水平,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防止把公司变成“大而全”的组织。有人以为公司规模越大社会化程度越高,想把本地区全部工厂都并入公司,甚至把没有内在联系的单位也硬凑入公司,结果是把工业公司变成包罗万象的“全能公司”,重复过去“全能厂”的毛病,阻碍技术进步,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现代工业公司的社会化程度是同专业化水平紧密联系的。工业公司的生产专业化水平愈高,愈能够推动技术进步,收到效率高、成本低、质量好的效果。一些工业公司不能在技术进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公司的组成不合理、不科学,受到原来行政管理机构系统框框的束缚。
工业公司内部的机构设置,是直接关系到公司在技术进步中能否发挥作用的又一个现实问题。既然工业公司是一种经济组织,就要使公司的主要精力放在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上面。公司机构设置应当有利于实现公司的这个中心任务。应当依据技术进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把现在公司大量的行政性公共事务交由专门的社会机构和服务性组织承担,精简公司内部的一些行政事务机构,加强公司的科研、信息机构,使公司机构设置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形势。公司同工厂比较起来,更有必要也有可能建立公司自己的科研机构,使公司成为科研、生产、经营的联合体。公司科研机构要以应用研究为主,使研究成果为提高工厂技术水平和发展生产服务。工业公司除了建立自己的专业科研机构外,还应当与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借助社会的科研力量来提高公司自身的科研水平、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
工业公司做好科技开发工作,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开发工作的内容,包括向工厂推广科研成果,联系科研机构会同生产单位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它不同于工厂的工程技术工作,因为工程技术工作是具体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工艺等问题,而科技开发工作则是要发现新技术、新工艺并把它们推广到工厂生产中去。所以,科技开发工作也是一种研究性质的工作,有人把它称作开发研究。科技开发工作是针对某项技术、产品、工艺来进行研究工作的,因而比应用研究更明确、更具体。
国外工业公司由科研机构负责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工作一般由各分公司负责。从我国工业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公司和工厂都应搞好科技开发工作。目前虽然有些公司的科研机构和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兼做一些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但因未能把科技开发工作当成一项专门工作来抓,造成大量科研成果不能及时推广、应用于生产,工厂的许多技术关键问题无法组织力量攻破。可见,公司和工厂有必要共同形成一支科技开发工作的专业队伍,其任务是专门对本行业科研成果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鉴定,根据工厂生产需要,采用有效方法做好推广工作,并把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反映给科研机构,组织好技术攻关,使科研与生产结合起来。
由于我国工业公司的各类技术现状存在较大差异,在推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传统技术与先进技术的关系,这是做好科技开发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的工业公司,要适应新的技术革命的潮流,尽可能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开发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品,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同时,要通过技术改造,选择适用于公司具体条件的技术,发挥公司的技术优势和生产潜力,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形成具有公司特点又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无论是吸收先进技术还是改造传统技术,关键在于公司能否获得各种技术经济信息,了解国内外本行业产品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社会需要和市场变化,使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既符合国内需要,又能打入国际市场。工业公司获得了新的信息,就能使公司有了新的压力、动力和实力,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形成新的生产力。
加紧培养人才,这是工业公司推动技术进步和促进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许多公司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例如选送人员去大专院校、科研部门进修,聘请专家、学者来公司讲课,举办具有大专或中专水平的学习班以及有关的专业培训班,支持在职干部、工人的业余学习和自学等,来培养自己的人才,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缺乏人才的状况在工业公司中还是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工业公司可以从教育部门得到一定数量的人才,但大专院校培养人才并不能完全代替工业公司培养人才的任务。从数量上看,大专院校每年分到公司的毕业生人数是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从质量上看,这些大专院校毕业生在学校获得的基础知识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具体运用和不断提高。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工业公司更要重视现有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现代科学技术知识飞跃发展的速度,对工业公司从经理、厂长到学徒工的全部人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当抓紧时机,缩短知识更新的周期,赢得技术进步的主动权。工业公司的人才培养和知识更新,应当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积极培训出自己的信息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不仅对已具备大专以上文化技术水平的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养高级人才,而且还要提高现有工人队伍的文化技术水平,从中发现优秀人才,改变工人队伍的知识结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