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话剧《原野》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23
第7版()
专栏:剧评

话剧《原野》观后
朱汉生
最近,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将曹禺的话剧《原野》搬上了舞台,这使人们感到很大的兴趣。
导演张奇虹根据新的时代的审美要求,把握住原剧作的精神实质,对剧本进行了颇具匠心的剪裁,借形象塑造之力,对原作做出了一些新的艺术解释。
《原野》通过仇虎复仇的故事,展示出了在民国初年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当时还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地主和农民的矛盾虽然异常尖锐,但在强大的黑暗势力面前,农民个人的自发反抗不能不以失败告终。仇虎与花金子的命运诚然是悲惨的,但他们敢于向封建势力大胆挑战,敢于执着地追求美好生活,却不能不使人们为之感动。
于关节处见功夫。导演把第三幕的结尾挪到了序幕之中,情节未变,结构上这一动,艺术效果却迥然不同。
我们看到仇虎跳车而逃,来到林子中寻找父亲的坟墓。他自然会想起全家两代的“似海深仇”:焦阎王杀了他的老父,害死了他的弱妹,打残了他的大腿,强占了他家的田产。人间世道是如此黑暗,仇虎去哪里寻找天理公道?只有到那“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阴间去。于是幻觉中显现了阴曹地府,阎罗判官。岂料阴间阳世一个样,依旧是焦阎王当道。仇虎终于明白了,他要反抗,要复仇……这一切都完全符合仇虎的认识水平和思想逻辑,也给他后来的所作所为做了必要的铺垫。
舞台演出中,导演去掉了小黑子这一角色,而让大星误杀于焦母手中,这个巧妙的“掉包”,不仅保持了戏剧冲突的尖锐性,突出了焦母的阴险毒辣,也使情节更为洗炼集中。原剧里大星是被仇虎杀死的,虽然这符合仇虎那父债子还的思想方式,毕竟多多少少有损于仇虎的形象。现代的观众是非观念分明,崇尚理性,杀死一个无辜的窝囊废,即使这是血债累累、应该千刀万剐的焦阎王的儿子,我们也会感到反感。其实,在原剧中就连仇虎本人也感到良心不安,违反他那农民的善良天性,所以才会在沉重的心理压力下精神错乱。看来,这样的处理是值得称道的。
剧终时,仇虎不是自杀,而是被侦辑队打死,这也改得好,可以突出仇虎的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仇虎形象是引人注目的。这个放牛娃出身的朴实农民,受尽人间种种磨难,却显出顽强的生命力,他粗犷、强悍,爱憎分明,又深沉机警。
导演还根据剧情的提示,增加了仇虎与金子定情的一场戏,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氛,这既表现了这一对恋人纯真美好的感情,也使他们后来的悲剧更加扣人心弦,赢得观众的同情。
《原野》一剧的演员阵容很强。不论是焦母、焦大星,还是常五、白傻子,在舞台上都是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人物。特别是宋洁扮演的金子和杜振清扮演的仇虎,有几场戏演得十分精采。他们善于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外化为一连串动作性很强的细节。例如:金子问仇虎:“你要我不要?”仇虎说不要。金子暴怒,用力捶打他的胸膛,后来又迫使他给自己捡花、戴上,最后她狂热忘情地拥抱仇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这场戏时间不长,心灵变化的跨度却很大,把几种截然不同的感情和谐地熔铸于一身,难度是很大的。青年演员宋洁却把这个变化过程展现得惟妙惟肖。她所塑造的金子泼辣、热情、骄憨、任性……却又不失于放荡轻佻,没有一点脂粉气。这是一个敢做敢为、勇于追求的坚强女性。相形之下,杜振清扮演的仇虎,前半场似嫌紧张,若能松弛一些就更吸引人了。
仇虎和花金子的悲剧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是不会重演了。可是这场悲剧在舞台上的再现却给我们以美感享受。这出悲剧显然带有痛苦和忧郁的色彩,然而它又以深刻的生活哲理,浪漫主义的诗情和英勇的格调,启动着人们的心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