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嘎局长”——雄县公安局局长刘宝堂同志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24
第4版()
专栏:通讯

“嘎局长”
——雄县公安局局长刘宝堂同志二三事
本报记者 王楚
1982年的寒冬,河北省雄县公安局长刘宝堂同志,重新上任了。不久,“还是那个嘎脾气,六亲不认”,一些人在背地里对他就这样骂开了。
刘宝堂同志从十五岁起,就在公安局当侦察员,后来,尽管几进几出,用他自己的话说:“猫挪窝儿,总不离抓老鼠。”他同流氓小偷等打了三十年交道,“执法要铁面无私”的准则,深深地刻在他心上。一些世故的人总说他“不会来事”,熟人背地里叫他“嘎局长”。这次,他再度出山,仍然是一身正气不减当年。
去年夏天的一天,刘宝堂的办公室兼卧室小房里,走进一个大汗淋漓的六旬老人。“哥,天气这么热,您怎么还过来。”刘宝堂合上材料夹,边说边从老人背上接下二十几斤重的大西瓜。堂哥从自留地里带个瓜看看弟弟,是常事。西瓜黑子红瓤,吃在嘴里,甜在心头。刘宝堂称赞哥哥种瓜的手艺。突然,刘宝堂放下了手中的一块西瓜。原来,堂哥这次上县城,不同往常,是为犯盗窃罪的侄子说情来了。
“我是共产党的公安局长,而不是哪一村哪一户的,要带头遵纪守法。”刘宝堂擦了擦手,端起自己的茶杯说。
“是我的侄子,也是你的侄子呀。”哥哥近乎哀求道。
“依法制裁,罪有应得,人情那能大于王法”。刘宝堂慢慢地解释。
堂哥怏怏地走了,不久,侄子被判了刑。仅去年8月至12月,七大姨八大姑带着苹果、罐头和糕点等礼品上门说情,就有十八人之多,涉及罪犯二十三名,都一一被刘宝堂直言拒绝了。就是过去的老上级上门说情,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有人劝他“多栽花,少栽刺,人总有下台的时候,办事何必那么认真。”刘宝堂听了总是笑笑,说:“我当的就是‘栽刺’的官嘛。”
但是,张岗乡开口村的乡亲们提起刘宝堂,无不啧啧称赞。该村一位妇女,受村里“衙内”多次侮辱和毒打,当地派出所却以这位妇女状纸写得“不合格”为借口罚二百元。这位妇女走投无路,只好到县公安局击门叫冤。刘宝堂一听,火冒三丈,“共产党的章法,哪有这一条?!”因“衙内”与当地派出所有“内线”,刘宝堂的建议被“卡壳”了。这位妇女二上县城。刘宝堂下令拘留了“衙内”,并严肃批评当地派出所,以此教育广大干警。这位农民妇女与刘宝堂素不相识,非亲非故。当人们问宝堂对此事为何管得这么具体时,宝堂气愤地说:“我是共产党的干部,吃农民种的粮,而不管农民的冤屈,良心何在。”
去年9月初,宝堂七十二岁的老母亲病危了。母亲临终前希望见儿子一面。宝堂十岁那年,在白洋淀打游击的父亲惨遭鬼子杀害,母子东躲西藏,相依为命,好不容易熬到解放。现在,老母危在旦夕,宝堂何尝不想侍奉老母几天,以尽孝心。可是,雄县正值集中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的紧张时候,宝堂只好让妻子只身回家侍奉临终老母。老母去世了,宝堂始终没离开岗位一步。不了解内情的亲戚们,大骂宝堂“六亲不认。”
宝堂真的是“六亲不认”吗?可干警都说他“比亲人还亲”。有的干警住房困难,几代同堂,局里又无力解决。宝堂已是五十岁的人了,但还是到处“求爹爹、拜奶奶”,请有关部门支持,帮助解决。哪家有了病人,添了孩子,他总是要登门看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