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生活在美国人民的友谊之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26
第6版()
专栏:

生活在美国人民的友谊之中
张长弓
我从美国进修归来已经三个月了。但是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却久久萦绕于我的脑际。
记得那是1982年初春,我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不久。一天下午,我在一家旧书店看到一本有关美国钱币发展史的书,这对学美国历史的我当然不无价值,就打算买下来。一位中年店员得知我来自北京时,极为兴奋地对我说,他最近几年才开始接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他说,“中国真是个奇妙的国家,我多想去看看啊!”他还说,“为了友谊”,一定要把那本书以相当于原价四分之一的价钱卖给我。我一再推辞,可是他仍然坚持要打折扣,我只好接受他的这番心意。我珍藏着这本书。它谈的虽是钱币,可对我来说它的真正价值却在友谊。
1982年秋的一天中午,我在华盛顿技术和历史博物馆参观。回住所的路上,天忽然下起雨来。我在路边树荫下摊开交通图想寻找地铁车站的位置。突然,一辆黑色小汽车停了下来。一位美国朋友问我上哪儿去,并招呼我上车。他了解到我是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访问学者时,就高兴地问这问那,几乎想知道中国的一切。开始,他略表歉意地说,因为他下午二时有会,不能直接把我送到住所。但是过了一会儿还是决定把我送回去。我说,“谢谢你,但不用麻烦了,否则你会迟到的。”他果断地说,“开会迟到一会儿没关系,为了友谊我一定要把你直接送到住处,送一位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者我感到高兴。”到住所门口时,这位素昧平生的美国朋友还一再邀请我去他家作客,并紧紧握着我的手依依惜别。
1982年9月,我和一位同伴来到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城,参观正在那里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二十三个国家的展品参加了展出,可中国馆拥有的观众始终最多。据说,博览会每天参观者约七万人,进中国馆参观的观众就有六万。进其它馆参观排队仅需十五至三十分钟,唯独中国馆却要长达几小时。在一幅气势雄伟的《长城》巨幅画下面,展出了二十二块长城砖,吸引了无数观众在这里摄影留念。博览会上展出的中国长城砖和其它艺术珍品已成了联结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有些美国朋友正是从这里开始了解和热爱中国的。
美国人民以其求实精神著称于世。他们对待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也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客套,而是扎扎实实在做着许多有益的工作。
刚到伯克利分校历史系,负责指导我学习的教授就向我详细介绍了校系情况,询问我的打算并送给我一些无法买到的书籍。每当安排我外出参观和开会时,他总是认真地给我提出建议和忠告,不声不响地与外地有关教授取得联系。我两年进修的收获中倾注了他的不少关怀和帮助。而许许多多中国留学人员都有和我类似的经历和感受。
我也不会忘记美中人民友好协会朋友们对中国留学人员的真诚帮助。友协成员不仅利用节假日组织我们去工厂、农村、科研单位及历史遗址参观,而且牺牲周末时间组织英语提高班帮助我们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一些中国女留学人员晚上外出听课怕不安全,他们就亲自开车接送。美国是个金钱社会,没钱寸步难行。但就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却有许多象美中友协朋友们那样不惜时间、金钱,为发展美中友谊不辞辛劳的人。
是什么力量推动美国朋友这样做呢?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说,“当我访问中国时,我遇到了那么多友好的中国朋友,得到了那样多的帮助,现在我想把中国人民的这种好意回报给我们在美国的中国客人们。”另一位美国朋友则表示,“我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促进相互了解和帮助,那样我们就能够成为更好的朋友。”更多的美国朋友表示,他们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有助于两国人民的接近和了解,而这是发展美中人民友谊的最好途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