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革过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26
第8版()
专栏:

“革过了”?
张雨生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鲁迅写得既形象又深刻。那场搬倒龙庭的革命,传到乡下,传到未庄,情景是怎样的呢?《阿Q正传》的“革命”一章,就写得活灵活现。
革命党进了城,一夜之间,阿Q萌生了革命锐气。他跑到静修庵去革命,老尼姑却惊讶地说:“你不知道,他们已经来革过了!”原来赵秀才和钱洋鬼子曾先于阿Q,到静修庵砸碎了那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阿Q一听说,也就“失了锐气”,回土谷祠睡觉去了。老尼姑所言,其实是当时许多人所想,以为推倒了皇帝,就算“革过了”。阿Q的失去锐气,也象当时某些革命党人,以为“龙牌”一砸,也就万事大吉。当然,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所波及,“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那证据,就是“秋行夏令”,几个封建遗少将辫子盘上了头顶。他们在街上走,居然引得人们大嚷:“嚄,革命党来了!”革命风潮一过,遗少们放下辫子,一切如故。所谓“革过了”,在未庄,也就是砸碎一块龙牌而已。
鲁迅笔下的那场未庄革命风波,过去了六七十年。然而,我被目前某些改革的事情所触动,它又鲜明地在脑海里浮现。往事与现实,自有质的不同。但往事的教训对于现实的改革,却又不是毫无价值。
前些时,一位老友来访,见面就高兴地对我说:“革过了!”我愕然。他忙解释,他所在的局已经搞了机构改革,他仍然留在领导班子里任原职。我为老友高兴,置酒祝贺。近日,得机会去他那里小住。耳濡目染,才明白那“革过了”,不过是将原本在一座楼办公的两个局合并为一个局。定编不定人,还是两摊子,还是老李大李和小李们,连一张办公桌也无须搬动。小打字员直抱怨,去年她每月打印三十来份材料,今年每月都超过五十份。更有好事者,将意见贴到了楼门:“风情依旧”。当然,也不能说这儿全无改革的动静。合并那天,开大会,放鞭炮,聚餐一顿,门前的两块牌子也换成了一块。此外,却不见有新的局面。我照直对老友说:“你的‘革过了’,恐怕群众还不以为然。”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要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切工作刚刚起步,离总目标还远得很。若是门前换个牌子,门内搬动几张桌子,就以为“革过了”;将几项工作朝三暮四、暮四朝三地捣腾一下,就以为“改过了”,那他对于改革的认识,岂不是象老尼姑那样糊涂?改革是一场韧性的战斗,别说保持一年半年的锐气,就是保持三年五年的锐气,也远不能说够。若是一听说“革过了”,或者自以为“改过了”,就失掉锐气睡大觉,那他对于改革的热情,岂不是象阿Q那样少得可怜。任何地区、部门、单位,现在就说“革过了”,实在为时太早;在那“革过了”三字之后,需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