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起飞吧,风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26
第8版()
专栏:

起飞吧,风筝
郁 风文并插图
当我们仰望天空,云彩无际,鸟儿飞翔,阳光耀眼,迎着微风,头发向后飘动,我们本能地扬起双臂,向前奔跑,跳跃……然而我们不是风筝,飞不上去。自古以来,人类就是这样向往着飞不上去的天空,向往着挣脱一切羁绊的自由,因而产生了美丽的梦想,幸福和悲伤的神话故事,也产生了代替我们飞翔的风筝吧。
象许多古老文化的成果一样,风筝首先出现在中国大地的天空上。据记载至少五代时就有“纸鸢”,而且系着竹哨,随风升起时发出筝一般的音响,因而又叫“风筝”。如今世界公认风筝是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因为它不仅是有趣的玩具,还曾担任传信、测量高空温度等任务,并且从风筝的原理发展,又有澳大利亚人、美国人发明了滑翔机和飞机。
在科学的领域里,早有电子技术传播信息,然而风筝仅仅作为玩具,也仍然在艺术上和技术上继续发展,它在全世界传播友谊。
今年清明时节,在中国的山东省潍坊市,第一次举行了国际风筝会。从地球的西半边和接近南北极的两头都有人来,他们说怀着朝圣的心情来访问风筝的故乡。这是一次充满欢乐、美感、友情的盛会。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沐浴着童年的天真,把他们的创造、向往、爱恋,一齐抛上天去,起飞吧!我也象做了一个风筝的梦,久久不能醒来。
最为壮观的是开幕以后的下午,在离潍坊市五十里外的白浪河水库大坝上,从老远就看见黑压压连绵八百米的一座
“人山”,对面,隔着干枯的河床对岸,又是一片“人海”,估计有十万人以上。他们从四乡几十里外早早来到这里坐定。只见如地毯的底色黑蓝服装的男人群中,现出红、绿、黄色鲜亮的点点片片的繁花,那当然是盛装的农村妇女和孩子。
这儿不象在体育场,没有门票和入场的拥挤,没有主持人的主席台和广播喇叭,没有人叫嚷不许这样不许那样,然而十万人的广场秩序井然。大会早上宣布:下午在白浪河水库放飞,自由参加。于是人们就这样来了,除了几十位被邀请的外宾,还有听到消息从北京、天津、吉林自费跑来的风筝爱好者。
本地传统的蝴蝶、各种草虫、蝙蝠、仙鹤童子……纷纷起飞了,北京最常见的沙燕儿、雄鹰也起飞了。人们数着一共有几条蜈蚣在空中直竖着,尾巴微微摆动。其实应该是龙,你看那龙头,一把红须,两眼闪光,扎得多漂亮!就因为当时有皇帝不许说龙,只能叫蜈蚣。这几条都只有五六十节,最大的两百多节的长龙,因为今天风小没有上去。可是看哪,那个从荷兰来的有胡子的年青人坐在地上,抱着一堆东西,两手不停地往外揪,一串菱形小风筝和地面成四十五度角,撒出一个上去一个,就象变戏法,拉了五分钟还没拉完,拉到最后他把绳子绑在腰间,站起来了,身子向前倾斜,象拉纤似的拉着扯向天空的一长串小风筝,一共二百五十个,间距一米,就有二百五十米长。
看那边,潍坊传统的巨型八卦和七星要起飞了,约有五六尺直径的八角形和七个圆联结组成对称的图案,鲜艳的中国民间艺术色彩,下面缀着一条红绸穗。
上升最快的是降落伞式,有方有圆,都是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的朋友们带来的,无论体积大小,只要一二级风,一撤手就几乎直线上升。最小的风筝是六岁的日本小孩竹田羊有放的。使人感觉最大的要算从悉尼来的研究风筝色彩二十年的专家创制的大型成串风筝。每一个如我们的八卦那么大,用透明材料组成对比色块的不规则图案,系上三条比主体长十几倍的彩色宽绸带,一共六组联成一串,那就是十八条彩带!
还有象房子那么大的西方人称为盒式风筝,都是在现场组装的,完全用轻金属结构,组成立体的几何形,基本上是三角和菱形色块,就从这种盒式风筝发展,他们装上了发动机。其实我们的古老传统以同样原理早已创制了筒式风筝,这次放飞就有几对筒式宫灯挂在天空。
我们的人民是多么聪明,多么会玩儿:看那一串扇动双翼的小燕儿与真鸟无异;本地人叫一挑子,用一根竹篾拴上两个活翘蝴蝶,不紧不慢的翩飞追随,人们叫它是梁祝;一个画着金蟾玉兔的大月亮先放上去,下面系上一个环珮缤纷的美人儿,沿着线上升了(北京叫送饭儿),这是嫦娥奔月;还有个金鱼风筝带上去一串鞭炮,在空中噼叭响了。比大型吗?有人告诉我,他小的时候就在潍坊,听长辈老人说,他们曾集合许多爱好者扎了个特大风筝,城门都出不去,要用梯子从城墙上面翻过去。由于它的重量,只有等八级大风才能放上去。人们是如此豪壮的乐于在八级大风中搏斗,去放他们的风筝!
如今许多国家的风筝都在利用流体力学的知识和新材料新技术创出新纪录。如新西兰朋友在座谈会上介绍,他们已研制出强塑料管和纸,应用在风筝上又轻又结实,不需要八级风也能把房子大的风筝送上天。还看到美国的录像片介绍,他们也试过顺着风筝线“送饭儿”上去,但那不是画的嫦娥,而是活人运动员。
原来对于风筝,我只有儿时玩耍的回忆,如今偶然经过天安门广场,总爱看一看天空上有几个风筝,如此而已,此外真是一无所知。然而这一次,竟然做了一个久久醒不过来的风筝梦。我相信就连在潍坊为官七年的郑板桥,虽然写过“纸花如雪满天飞”那样的诗句,也不会做出这样的风筝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