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凌霄、一士的掌故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26
第8版()
专栏:

凌霄、一士的掌故学
许姬传
外祖徐子静(致靖,1842—1917)先生教育子弟以史学为纲,堂舅凌霄、一士受伯父子静的诲育,以精于掌故为学术界所称道。他们写了不少有关近代史的掌故随笔。一士舅曾对我说:“掌故包罗的范围很广,可补正史的缺漏,裴松之注《汉书》,引用《襄阳记》……等著作,使不少历史事件,得到可靠的旁证。”一士的文笔严谨笃实,有桐城派的气韵。
凌霄舅则才气横溢,波澜层出。袁世凯洪宪称帝时,他以彬彬笔名在上海《时报》抨击了恢复帝制的不合潮流。
有人主张废掉文言文时,凌霄则认为不可偏废,应与白话并存,并对胡适之说:“电文‘母病速归’言简意赅,说明文言还有存在价值。”一些对中国文学抱虚无主义的人著文对凌霄进行围攻,并对“凌霄汉阁主”笔名也加诋毁,于是凌霄在1935年《实报》半月刊一至三期发表《凌霄汉阁主自白》一文,条分缕析,嬉笑幽默地作了答复。
他有一间书房,不喜别人进去。有一天他不在家,表妹开了锁,让我进去看看,只见几个书架上摆满了线装书、外文书、期刊……,地上堆满了报纸,足有一尺高,据说有民国初年的旧报,当中一张书桌,一把藤椅。表妹说:“父亲在这间房里写文章,有时找资料核对,很快就找到了,所以最怕别人进去翻动书报。”
凌霄舅后期曾在《时报》连载《古城返照记》,是用小说体写的,有友人送我全份剪报,其中贯串着清末民初的掌故,也有自己的经历,亲友纷纷借阅,可惜在动乱年代中散失了。最近与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溍兄谈起此书,他说:“我从连载时,就是此书的忠实读者,希望你与有关单位联系,找到《时报》,刊行问世,这将是一本有趣味的掌故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