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中马友谊之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28
第6版()
专栏:

中马友谊之花
张力勤
在修筑马达加斯加二号公路的过程中,中、马两国工人和技术人员并肩劳动,汗水流在一起,结下深厚友谊。马达加斯加总统拉齐拉卡赞扬这种友好合作情谊,并称赞这项工程是“一朵马中友谊之花”。
马达加斯加二号公路是连接首都塔那那利佛和全国第一大港塔马塔夫市的重要交通干线。塔马塔夫是全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港和农副产品集散地。二号公路沿线又途经盛产稻米、咖啡、甘蔗、丁香、香蕉、柑桔等农产品的布里卡维尔地区和未来的工业城市木腊芒加市。所以,这条交通干线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公路沿线有四十多处塌方滑坡,雨季常有六十多公里长的路段被洪水淹没或冲断阻塞,严重地影响着车辆交通的安全,也远远满足不了马达加斯加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马达加斯加政府和人民都渴望重新修建这条地处崇山峻岭的公路。他们曾向十个西方国家求助援建,但由于这条线路地形地质土壤复杂,气候特殊,被拒绝了。
1974年,马达加斯加外长访华期间,两国政府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1975年3月,签订了中国帮助马达加斯加重建二号公路从木腊芒加至昂德拉努南邦古全长二百二十三公里的困难路段的协议。经过考察设计后,工程在1978年12月中旬按计划开工。
首期工程是修建昂德拉努南邦古—布里卡维尔路段。这段路全长八十三点六公里,要开挖土石方三百多万立方米,修建大桥一座、中小桥十九座,沿线经过二十多处泥沼地带,困难很大。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委托和马达加斯加人民的期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同马达加斯加筑路人员并肩劳动。中国的工程师、技师、技工都住工棚,睡木板床,同马达加斯加朋友一起爬山越岭,坐大篷车。他们在劳动中言传身教,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朋友。现在已经有近五百名原来是农民的马达加斯加朋友,熟练地驾驶或操作着各种现代化的筑路、架桥等机械设备,活动在二号公路各个工区,成为一支重要的筑路技术力量。
马达加斯加政府和人民不仅热情赞扬中国专家的忘我劳动精神,而且积极支援和配合中国兄弟的工作。马拉夫迪村的群众听说筑路需要大量砂砾石,许多人手持斧刀上山把一人多高的荆刺伐倒,取挖砂样品给中国专家化验。工程刚开工时,由于缺少石料,不得不到三十公里以外的地方运片石。马拉夫迪村长得知消息后,便主动把自己离工地只有两公里的一座石头山献给工程队开采使用。
首期工程竣工后,施工队伍西迁,开始了二号公路第二期工程的施工。这段工程是二号公路最艰巨、最困难的地段。这里沟深、坡陡,地形险要,地质情况更加复杂。根据地质图标,这一带没有筑路和建桥使用的砂石料。昂巴辛贝村的村长主动发动村民协助中国朋友上山调查料源,并亲自带领中国专家十次爬山涉水,行程一百二十多公里找砂子。中国专家搬迁到昂巴辛贝村之前,曾三次到这里勘察地形,选择生产、停车、生活等临建场地。但由于这里是深山区,找不到合适地方。六十八岁的郎布老人听说中国朋友需要一块约一万平方米较为平坦的场地时,主动把自己一个长有林木、咖啡的山坡提供给中国朋友使用。
1981年1月,一台马达加斯加工程兵的铲运机从桥上掉进了河里。中国起重班班长李俊龙不顾自己正有病,下到河里探查情况,并带领马达加斯加的工程兵,用钢丝绳卷扬机巧妙地把这台机器完好地拉上了岸。1982年9月工地机修厂的一位中国青年技工小刘因皮肤病,身上长了疮,马达加斯加朋友十分着急。一位朋友的伯父利铭弟老人得知消息后,亲自上山采草药送给小刘服用。在这位老人的热情关怀下,小刘不久就痊愈了。两国筑路技术人员在共同的劳动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当我们有人要回国探亲时,马达加斯加朋友常常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手提香蕉、拿着万年青树段及妻子亲手精心编制的手工艺品草帽,到中国朋友驻地赠礼话别,并转达他们的良好祝愿和问候。
目前,中马两国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正密切合作,并肩劳动,为尽早完成二期工程,全面建成二号公路而努力。当你坐在首都塔那那利佛飞往塔马塔夫市的飞机上鸟瞰美丽的马达加斯加时,她象一艘航船,停泊在印度洋上。二号公路象一条美丽的绸带在重山万水之间,不断飘舞向前,它和山涧的云雾缠绕在一起,把这个世界第四大岛点缀得更加美丽壮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