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先从课外校外改革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06
第5版()
专栏:校外活动

先从课外校外改革起
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 沈明德
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人才培养上出现两个矛盾:一是知识量的迅速增长与学习时间有限的矛盾;二是科学技术难度增大与人才要求年轻化的矛盾。解决的办法之一是广泛开展少年儿童科技和文艺等活动,从小培养热爱文化科学技术的志向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有位外国专家说:“东方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考试能力强,独立精神弱;知识量不少,创造力较低。”他认为,单纯的课堂教学是培养不出创造能力的,必须在创造的环境中才能养成这种能力。一个学生当他把学得的知识和获得的智力,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时候,就会确信自己的力量和才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又能反过来促进学习。如果只是要求学生单纯地学好课堂知识,不给他们创造更多发挥自己长处的学习环境,他们的智力和才能就得不到进一步发展。
我国许多专门人才小时候都曾经是学校或少年宫、少年之家的兴趣小组组员,幼年时兴趣爱好的定向培养,为他们后来成长为专业人才打下了基础。北京市少年宫调查了参加该宫各种兴趣小组几万人中的一百人的情况,发现有67%的人目前都从事与当年兴趣小组所属学科相同或接近的专业,有的已经作出贡献。可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却被紧紧束缚在教学为主、课堂为主、作业为主的狭小天地里,课外校外生活贫乏,很少能按照他们的兴趣爱好自由地参加科技、文艺等兴趣小组活动,很少给孩子以表现自己的力量、才能和特长的机会。即使重视这些课外活动的学校,又将各类课外活动排成一节节课来进行。拿最新的普及计算机知识来说吧,也只是考虑通过上课来进行,这不是又给小学生增加一门功课吗?对儿童来说,普及计算机知识首要的是引起他们的兴趣,破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目前我国还不可能普遍在学校里添置计算机,采取组织计算机兴趣小组的形式则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将一部分孩子吸引过来,到工厂去、到计算机站去参观,作一些简单的操作、懂得一些简单的原理,即使学校没有计算机和技术力量,也能普遍搞起来。所以,我们不主张把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叫作“第二课堂”。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课堂呢?让学生在课外做主人不行吗?连课外的一点自由时间都要课堂化,如何培养人才的主动积极性呢?目前有些科学发达的国家正在改革传统的学校教学,尽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一部分自由,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发展个性。比起这种做法,我们却总想无限制地延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时间,结果学生负担更重,对人才的约束力更大,这不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形势相去更远吗?
我们需要培养的人才是多种多样、多方面的。有技术人才,也要有决策人才、管理人才;有理工人才,更要有文和法的人才;有从事生产的人才,也要有从事商业和从事服务行业的人才;有物质文明的建设人才,也要有精神文明的建设人才。二十一世纪应该是中华大地上群星灿烂、英才辈出的新世纪,要达到这个要求,现在的教学大纲、教材,是无法包括的。我们不反对基础知识的教育,但在生产大发展、科技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给孩子以学习和探索的自主权利,不要课堂灌了课外再灌。
我们主张多给孩子一点课外校外时间,发动全社会的能人来带领孩子,开展以科技文艺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兴趣爱好活动。即使学校师资满足不了,也可以聘请各路能人来指导。全社会关心儿童,不能仅仅理解成捐款、赠礼资助,更要发动全社会的各种人才对孩子进行智力指导。在目前学校教育如何改革尚待慎重从事的情况下,不妨从课外、校外作为突破口,把这一块天地还给少年儿童,让他们更自由、更充分地吸收新鲜的空气、灿烂的阳光、丰沛的雨露,经受狂风暴雨、严寒冰霜的磨练和洗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