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读《闻一多评传》后所想到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07
第7版()
专栏:

读《闻一多评传》后所想到的
许师谦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闻一多评传》(刘烜著),读了颇感兴趣。
既称“评传”,有评有传,写“传”要真实才能“评”得准确。我回想起来,这本书记述的闻先生最后几年的斗争生活大体都是符合实际的。我对闻先生一生知道不多,但1942年以后几年,我在西南联大是闻一多的学生,特别是在“一二·一运动”复课以后一段时间,云南地下党派我做一些工作,几乎每天都要去西仓坡联大教员宿舍闻先生家里商谈一些工作,他的音容笑貌到今天还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我觉得闻一多是诗人、学者,也是革命烈士。他是云南民盟的宣传委员兼青年委员,十分重视共产党的指示意见。当时,周恩来同志派华岗同志去昆明以党的代表的身份和上层人士来往,他对华岗同志和党内其他同志的意见都很尊重。记得1946年初,他兴奋地告诉我,他发现和吴晗争论的同学是一个“真的”共产党员,就告诉吴晗要重视他们的意见。
这本书突出地讲了闻一多先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将他的一生放在具体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我觉得这也是对的。一多先生从一个单纯的爱国主义者到接受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经历了漫长、艰苦的历程,是我国现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典型。我记得党的“七大”以后,昆明地下印刷厂印了“七大”文件,闻先生写文章、讲演时引用了不少毛泽东同志的《论联合政府》的观点。有一次我去看他,他正靠在床上读朱德同志的《论解放区战场》。他兴奋地对我说:“这简直是一首诗!想不到将军还是诗人!”1946年4月初,王若飞、叶挺、博古等同志返延安途中不幸殉难,消息传到昆明后,大家很悲痛。那天,我去闻先生家,见到他手捏着刊登追悼“四八烈士”文章的《新华日报》,另一手摘掉眼镜,满脸泪痕。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件事,去年在黄石开“全国首届闻一多研究学术讨论会”时,窗外就是长江,可以望见对岸的闻一多家乡——浠水。但是,我发现,当地有些青年竟不知道闻一多是什么人。因此,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闻先生的传记,还期望短期内除重编《闻一多全集》外,能有更多的电影、电视剧、话剧、传记、画册等出版,向全国青年介绍闻先生的光辉一生。
《闻一多评传》的作者并没有亲眼见到闻一多,但是,这本书写得有血有肉。我知道为了写好这本书,作者很注意调查研究,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当然,写传记不能只是材料的堆砌,还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这本评传的作者也是努力这样做的。
这本书在叙述闻一多先生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的关键地方,还可写得更充实、更丰满。闻先生后期的斗争经历,是他一生中的灿烂篇章,笔墨应更展开一些。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认识到闻先生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文学史上的应有的地位。
写于1984年1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