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当然的示范户”——记高邮县高厦村党支部书记高正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09
第5版()
专栏:

“当然的示范户”
——记高邮县高厦村党支部书记高正宝
李自敏
江苏省高邮县武宁乡高厦村党支部书记高正宝有一种“养什么成什么”的本领。1971年,高厦村的人均收入只有四十八元,为了摆脱“穷”字,他发起搞河蚌育珠,到1981年,就为高厦村增加收入十六万多元,人均收入达五百六十五元,在全县名列前茅。1982年冬,高正宝开始搞苗木生产。一年后,他的苗圃里雪松、香松、龙木、蜀桧、露水柏等八千五百多株树苗生长旺盛。去年,高正宝兴建“家庭千只鸡场”,又搞成功了。
高正宝养什么成什么,有人羡慕他“手气好”,有人赞叹他天生就“神”。这些当然都没有说对。高正宝成功的秘诀,是因为他坚信党的政策,决心为社员们致富打先锋,又十分注意钻研致富门路。
放开眼界,注重信息。高厦村位于水乡纵深地带,交通不便,但高正宝总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外乡外县外省的生产行情。当年搞河蚌育珠,就是受到江南一些单位的启发。1980年,珍珠销路不畅,不少搞河蚌育珠的单位下马了。而高正宝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不是珍珠卖不掉,是质量要求高。他和多处收购单位挂钩联系,终于在省医药公司找到一个正愁收购不到珍珠的单位,使高厦村的河蚌育珠事业得以继续发展下去。
近年来,随着富民政策的贯彻,信息渠道也通畅起来。高正宝如虎添翼。他订了二十八种科技报刊,每天阅读,这使他的头脑能够保持新鲜和灵活。1982年11月,《新华日报》刊登了江都县丁伙村东风苗圃场的通讯《花木之乡人更香》,高正宝读后大受启发。第二天就自费到东风苗圃场去取经,回家后又带领二十个社员前去参观。当年冬季,他们就搞起了苗木生产。
肯学会学,因地制宜。外地的生产信息、生产经验,花样繁多,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高正宝十分注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从江都县回来,他没有照搬花木之乡的经验,而是决定育苗木,不育花。因为花卉在附近农村不能成批出售,而苗木却是这里急需的。
去年,县多种经营管理局的同志向高正宝介绍说:国际市场上肉用鸡是热门货,每只饲养三个月,可长到四斤半重,县里可以包销。高正宝仔细地分析了自己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认为养肉鸡目前还不行,还是养蛋肉兼用鸡适宜。他引进了国内的狼山鸡、荷兰的希塞斯鸡、英国的罗丝鸡,办起了家庭千只鸡场。
现在高正宝的苗圃生机盎然,鸡场兴旺发达。有人问他“养什么成什么”的窍门,他说:“新东西多得很,一要肯学,二要会学。”
讲究科学,掌握技术。高正宝是个“信息通”,又是个“技术迷”,搞一行就迷上一行的技术,这也是他“养什么成什么”的关键。搞河蚌育珠时,他不光管组织产供销,而且学会了河蚌育珠的一系列操作技术,还会察水色、探水温、查病害。扬州地区1979年和1980年两次河蚌育珠操作比赛,高厦村获得蚌珠质量第一名和操作表演第二名。全区当时有一级珍珠二十五颗,九颗出在高厦村。
在栽培苗木时,高正宝也读了不少技术书。他了解到松苗怕粘土,就设法取来疏松的黄土跟本地粘土拌和。夏季松苗怕高温,他就参照农家管理芋头的土方法,在松苗行子里放上水草降温保湿。
办起了家庭鸡场,老高又迷上了养鸡。白天他忙村里的工作,夜晚就在鸡场细心观察。现在他已经初步学会了防治鸡子各种常见病的本领。
高正宝说:“作为党支部书记,我是致富当然的示范户。这也逼着我得‘养什么成什么’啊!”现在他又在探索新的生产门路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