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锁链,被他扭断——大姜家大队党支书姜世谭带领群众致富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09
第5版()
专栏:

锁链,被他扭断
——大姜家大队党支书姜世谭带领群众致富记
綦国瑞 崔贵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为农民铺了一条致富的金光大道。但是,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影响和旧的习惯势力,仍象一条无形的锁链束缚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山东蓬莱县大姜家大队三十四岁的党支部书记姜世谭,以他的胆识和毅力扭断了这条锁链。
1978年冬,三中全会公报发表不久,上任不到一年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姜世谭,就在一次会上提议拿出一部分地来种葡萄。因为这里土地多,又适于种葡萄,而就近葡萄酒厂正吃不饱,不愁没有销路。但是,当时胶东农村弹的还是单一经营的老调子,认为土地只有种粮才是正道,因此大多数干部和社员思想都不通,连他的父亲也反对,说:“现在国家提高了粮价,为什么反而种起了葡萄?”姜世谭以一身承担责任的精神,勉强说服了大家。他领着社员们整地、扦苗、栽桩、架棚,大干了一个冬春,建成了一个一百一十亩的葡萄园。
1981年秋天,葡萄园硕果累累,一百一十亩葡萄的收入顶得上全村一千四百亩粮田的收入。年底结算:全大队总收入比1978年增加了两倍,人均分配一下子蹦到三百一十八元,也增加两倍。各项支出付清,全大队还剩下九万元。
五年前,大姜家大队还穷得一年忙到头,包不起一场电影。现在银行里有了这么多钱,真是破天荒第一次,干部和社员们喜上眉梢。姜世谭想:九万元存在银行里是笔死钱,只能越用越少;如果用来办工厂,不是既可以多赚钱,又可以安排剩余劳力吗?他带人到济南、济宁、青岛等地了解市场情况,决定办个橡胶厂,生产鞋底。他的意见一提出,大家又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净想歪道道。姜世谭不怕闲言碎语,在支部的支持下,橡胶厂上马了。
在建厂的日子里,他没白天没黑夜地干,请师傅,购设备,买原料,找销路,边干边学,短短一个月就拿出了产品。1982年,这里大旱,粮食减产,社员们都担心收入会降低,到年底结算,橡胶厂当年获得纯利十万八千元,人均分配比1981年增加了三十元。九万元的增值,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大家开始琢磨起钱的花法来了。
在为产品找销路的过程中,姜世谭发现葡萄罐头销路很好。他跟干部和社员们说:我们有土地,有丰富的农产品,如果办个食品加工厂,使资金多次增值,我们就会更快地富裕起来。他的话有理有据,很快得到了大伙的赞同。
姜世谭干起事来急如星火。工厂1982年4月动工,9月,厂房建成;10月,各种设备已大致安排就绪。加工厂正式开工后,全村剩余劳力都进了厂。一些散漫惯了的人,一下子不适应工厂的紧张劳动,做工马马虎虎,生产出来的是一批批不合格产品。姜世谭住在工厂,耐心地教育这些农工,严格规章制度,规定质量不合格的要罚款。农工们很快由马虎变严格。一箱箱合格的葡萄罐头生产了出来,运往大连、哈尔滨等城市,还很受欢迎。当年,他们仅仅开工四十天,产值就达到十四万元。
姜世谭懂得,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他打破常规,荐贤举能。不管是不是亲戚朋友,只要是能人、明白人,就大胆启用。相反,对于一些外行人、糊涂人,包括一些虽然老实但无所作为的人,决不委以重任。大队成立园艺场时,大伙推荐他弟弟当场长,姜世谭却举荐了姜世殷。有人反对,说:“姜世殷是全村有名的‘犟头’,一头撞到南墙上,八条犍子也拉不回来。”姜世谭说:“认准了的事非干到底不可,这股子犟劲,用在事业上不正好吗?!”果然,世殷当了场长后,一心扑在果园里,把果园治理得井井有条,生产蒸蒸日上。橡胶厂成立后,让谁当厂长呢?姜世谭把全村的人掂过来掂过去,觉得姜世吉比较合适。可是,有人又反对,说他是个“刺儿头”,爱提意见,不好领导。姜世谭说:“能够给领导提意见,正说明他心里有道道,肚里有主意,我们就是要用这样的人,办企业不能用小绵羊。”世吉上任以后,生产上带头干,管理严格有方,小厂的产品竟打进了青岛、大连等城市,产值、利润年年增长。
在姜世谭的带领下,现在的大姜家大队已经走出了单一经营的死胡同,迈上了商品生产的康庄大道。去年,全大队总收入达到一百五十万元(其中工副业收入占90%),比1978年增加了五倍;粮食总产达到一百零五万多斤,比1978年增加三十多万斤;人均收入达到八百元,比1978年增长了六倍。
姜世谭组织了大姜家大队的商品生产,商品生产的发展又在不断促使他的思想、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的转变。
他十分重视商品信息。去年,他用了三分之一的时间跑了许多省市。他认真考察市场情况,不断盘算着:哪些项目该上,哪些项目该下,哪些需要改进。他还利用外出采购原料、推销产品的机会,广泛接触各方面的人员,建立四通八达的网络,通过他们获得各方面的信息,以便做起买卖来心明眼亮。他利用一切机会向有知识的人学习。他拜访过来我国访问的外国企业家,请教过大学经济教授。他把每一个来这里的检查者、参观者、记者都看成学习对象,如饥似渴地从他们那里吮吸知识的浆液。
“撞破玉笼飞采凤,砸断铁锁走蛟龙。”姜世谭已不单纯是“粮食书记”,变成了经营农业企业的“总经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