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传送“致富经”的人——记湖北省特等劳模、天麻专业户周登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11
第2版()
专栏:

传送“致富经”的人
——记湖北省特等劳模、天麻专业户周登朝
本报记者 陈满正
天麻,在民间传说中有着神奇的色彩:它在土中会跑,所以又称“仙人脚”、“天马”,只有福大命大的人才能在悬崖上挖到它。然而,湖北省谷城县赵湾公社桃庄大队农民周登朝,却把野生天麻培植成了家生天麻。去年,他向国家出售商品天麻二百五十五斤,籽麻二千二百五十斤,收入一万八千元,光荣地被选为湖北省特等劳模。
这个六十二岁的农民,成了“天麻状元”后,前来取经的人络绎不绝。有人担心他传播了技术,会丢了“饭碗”。他说:“饭碗不怕丢,就怕别人学不会。”两年来,他向十二个省、市,二百一十多个县要他的《天麻人工栽培》资料的个人和单位回了信,寄去一千一百多份资料;接待了上门学技术的一千五百多人次。对邻县山区来的群众,他更加热情。住上一两天、五六天,他都认真传授技艺,热情款待,食宿不收分文。他还和儿子周金权应邀到保康、襄阳、南漳、宜城等县去传授天麻栽培技术。
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三,一个满身是雪的人闯进他的家。这是湖南常宁县科技站的万忠福。为了学天麻栽培技术,他乘车到谷城,又踏着一尺多厚的深雪,走了百里山路来到周登朝家。周登朝无保留地向他传授了栽培要领和管理方法。周金权还扒开山上的积雪,从冻土中挖出了三十二斤籽麻。万忠福激动地说:“你待我真是亲如一家!”
周登朝对个人是这样,对集体也是这样。去年,潜江油田家属农场派刘忠信三次开车进山,到周家学习天麻栽培技术,准备把天麻从高山移植到平原,采用人工控温在屋内培育。老周想:试验成功了,对国家是个大贡献啊!为了支持这项试验,去年11月刘忠信向他购了价值一千八百元的籽麻种,他少收了三分之一的钱。今年4月6日,当我们来到他家时,他还惦记着这事。他说:“刘忠信走时说好天麻发芽时来信,但至今未收到信,是否有困难,要不要我去?”
找周登朝学习天麻栽培技术的人太多了。公社书记周碧清提出办短训班,培养技术人才。周登朝一口答应了。三年来,他办了七期短训班,培养技术人才一千多人。他所在的生产队,四十二户,家家会种天麻,三年共还清欠款三万多元,破天荒地做到了全队无欠款户。全大队二百四十户,去年人均收入三百三十七元,单是天麻这一项,就占了五分之一。去年全公社售商品天麻一万五千斤,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四十元。
为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老周特别注意对特殊困难户重点扶持。桃庄四队社员贾世俊,患肺结核病已十几年,他爱人带着三个小孩,生活穷困,欠集体一千多元。在1980年和1981年,周登朝共送给他四十斤麻种、三百斤菌材。贾世俊一家经过努力,1982年还清了欠款。因他家底薄,周登朝把他扶上马后,又送了他一程:这年冬,第三次送他九十斤麻种,去年大见成效,人均收入七百九十二元,终于走上了富裕之道。
老周扶贫不惜技术,但对害红眼病的人却不客气。1980年,队里和他签订合同,承包两亩荒山种天麻,规定三年上交五千四百元。1981年,队长任明全看他收入多,红了眼,硬要他上交六千二百元。周登朝说:“你缺技术我教你,缺麻种我借给你,但合同不能改。”后来周登朝帮他种天麻,1982年他家天麻收入一千五百五十元。任明全致富后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登门道歉。
在周登朝的带动下,全公社95%以上的农户学会了种天麻。谈起周登朝,人们都夸他是传送“致富经”的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