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工作方法要有两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11
第5版()
专栏:

工作方法要有两手
张黎洲
前不久,有位中央领导同志提出,有效的工作方法应当有两手,即一手抓工作布置,一手抓检查督促。他特别呼吁大力加强检查督促,发现和解决具体问题,少作不大解决问题的一般号召、通知和规定,并且要求把这件事作为转变作风、扭转风气的一件大事来抓。
为什么强调工作方法要有两手,尤其是大力加强检查督促这一手?这当然不是无的放矢。现在,在不少部门的领导工作中,光布置、不检查的现象相当普遍,只图形式、不讲实效的风气颇为盛行,以致许多事情长期拖延不决、无人过问,问题愈积愈多,甚至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问题还在于,许多同志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心安理得,并不觉得它是什么了不得的弊端,也不认为有切实加以改变之必要。因此,把这个问题尖锐地提到各级领导的面前,确实是十分必要的。
从领导部门具体抓一项工作任务来说,大体上要经过了解情况——研究政策——布置工作——检查督促以至最后贯彻落实这样一个过程。为了做好一件工作,没有布置固然不行,缺乏检查督促同样不行。检查督促不是工作进程的一般环节,而是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关系着一项工作的成功或失败。没有检查督促,计划、要求、布置就等于零,就会变成空话。在此以前所做的一切工作,召开的大小会议,制定的各种文件,发表的所有讲话,通通都成了浪费;由于失时误事而给我们的事业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计。从领导工作来说,做个计划,提出要求,发个通知,布置一番工作,要下面执行,这一手当然需要;但对这一手切不可盲目迷信,以为有了它就万事大吉了。因为领导机关的计划、部署、通知、规定,即使完全正确,也还有些地方不执行;或者由于种种原因,执行当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何况,一般来说,领导机关所做的工作部署,由于主观认识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只能是基本正确和接近实际;至于没有经过周密调查研究而提出的某些工作意见,在实践中根本行不通或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也是常有的。加强检查督促,对于那些无视上级机关的指示和要求,对工作拖拖拉拉、马马虎虎,阳奉阴违甚至顶着不办的单位,可以起到推动、促进的作用,必要时还可以采取果断措施加以处理;对于那些认真执行上级指示,但在工作中确实存在着困难的单位,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弄清问题的性质和症结,帮助下面解决,从而使工作部署得以贯彻落实。对领导机关自己来说,加强检查督促,也是对工作部署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的一个检验,也可以说是一种反馈。从中既能考察原来的工作部署是否合乎实际,也能根据实践中的新情况来补充、调整、修正原来的意见,及时作部分的改变或彻底的纠正。
检查督促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其中,特别要提倡领导同志亲自下去跑一跑、看一看、问一问。现在,我们许多事情都要一二把手亲自抓,唯独检查督促的工作很少这样强调,似乎只要有人随便了解一下就行了,这本身就容易造成检查督促之事无关紧要的错觉。领导干部不是三头六臂,不可能事必躬亲,但对重大政策、重要工作的贯彻落实却要尽可能亲自检查督促。调查研究是决策的基础,需要领导干部亲自下去,这一点似乎已经引起各级领导的注意;检查督促是为了决策的贯彻落实,更需要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可惜,这一条至今还没有形成风气。实际上,如果不由领导干部带头加强检查督促,作风就很难转变,风气就很难扭转,前面提到的通过检查督促来提高领导水平的目的也不容易达到。领导干部亲自下去检查督促,到第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同下级见面,也同群众见面,往往还可以使有关单位受到上下“两面夹击”,对工作的督促推动更有力、更有效。以电话、文件、开会等形式进行检查督促也不是不可以用,但切不可多用滥用,否则,会议文件成灾,使下面穷于应付,反而会助长做表面文章的不良风气,不利于集中精力抓好工作的贯彻落实。
这次整党,在作风方面要着重解决以权谋私和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两大问题。工作中缺乏检查督促这个普遍存在又为人忽视的问题,恰恰是官僚主义的一种突出表现。我们的各级领导能不能也把它作为一个“突破口”,认真切实地整一整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