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卢塞恩忆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13
第7版()
专栏:海外游踪

卢塞恩忆旅
宏凡
由伯尔尼驱车东行约一时许,便是瑞士中部重镇卢塞恩了。首先扑入眼帘的是错落层叠的山峦,林木葱茏,气象万千,其间数峰插云,银顶生辉,尤为壮观。峰下一泓碧水,隐约天际,那便是驰名遐迩的“四州湖”。车进市区,又见一河在侧,清波微兴,夹岸送爽,是为莱茵河支流娄易斯河。依山傍湖,一襟带水,景色秀丽,气候宜人,使卢塞恩每年吸引数百万海内外游客,成为中欧有名的旅游胜地。
久闻卢塞恩历史悠长,文物古迹留存甚丰,今得亲睹,方信其实。中世纪的教堂、塔楼,文艺复兴期的宫厅、邸宅,乃至“百年老店”的一块招牌、长街古巷的一柱路标、名门府第的一堵墙饰,无不印证着一段历史、包含着一个掌故、体现着一类文化,引起人们寻幽探古的浓烈兴味。然而,在我们这些北京来客眼中,最有趣、最亲切的莫过于那一桥一“墙”了。桥名卡贝尔,斜跨娄易斯河入湖口。桥身三曲,长逾百米,全木结构,上加顶盖,内有十七世纪彩绘百余幅,宛若北京颐和园长廊景色。中瑞两国远隔万里,而先辈们竟有这等相近的建筑构思,东、西文化异中有同,这也是一例。“墙”在旧城中央,长约千米,每百米建一戍楼,形制各异,共九座,名“九塔楼”。听说这是古代卫城遗址。“墙”上弹痕斑斑,足见当年争战之烈。当地人叫它“瑞士长城”。
到卢塞恩而不游“四州湖”,无异临杭州而不下西湖,虚此一行。湖在城东,乌里、施维茨、下瓦尔登和卢塞恩四个“森林州”沿湖相接,故名。据传这湖是古冰川遗址,迤逦群山之间,湖雅山奇,相得益彰,格外引人入胜。赏湖之法有二。一是“登山看湖”,从城南小镇克里昂斯乘空中缆车登阿尔卑斯名峰毕拉图斯。峰高二千多米,终年冰雪封顶;车程十数公里,人在其中,浑若临风欲仙。稍俯首,千顷烟波,尽收眼底,而“少女”、“修士”诸峰环湖玉立,分明一幅绝妙的天然盆景。二是“湖中看山”:银白的是雪峰、苍翠的是山林、青葱的是草坡、五彩的是繁花,色调极其艳丽;那山岩,或陡峭、或险峻、或挺拔、或浑厚,姿态各有千秋。而峰随船动,船移景变,佳境迭出,更令人目不暇接。回忆苏东坡咏西湖的佳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诗人描绘的湖光、山色,晴景、雨景,拿来形容“四州湖”,我想也是“相宜”的。
“四州湖”不独山水美,名胜亦多,最有意义的自然是号称“联邦摇篮”的玉特里牧场了。这里绿树环抱,芳草萋萋,数间平房,古朴无华,一面红底白十字的瑞士国旗迎风飘摆,十分醒目。1291年8月1日,如今乌里、施维茨、下瓦尔登三州所属地区的代表们在此秘密聚会,决定联合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缔结“永久同盟”,史称“玉特里誓约”。此即瑞士联邦的雏型、近代民族国家的起源。为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8月1日被定为“联邦日”——国庆节,瑞士的国名也由施维茨州名演变而来,用拉丁文书写的“誓约”至今珍藏在施维茨州联邦书库,描绘三州盟约情景的巨幅油画高悬在伯尔尼联邦议会大厅,而玉特里则成为全国唯一必须每天升挂国旗的地方。睹物思史,联邦先驱者们团结自强争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瑞士人民,也理所当然地赢得了各国朋友们深深的敬意。
卢塞恩还是瑞士有名的文化之乡。这个人口略过六万的小城,文化艺术设施随处可见,文化艺术生活十分活跃。交通博物馆、立体全景画馆、玻璃“迷宫”、狮子纪念碑……各有特色。每当赛马、划艇、滑雪季节,国内外高手云集,热闹非常。我国青年划船队也曾在“四州湖”上显过身手。
或许是山水陶冶之故,卢塞恩的音乐气氛特别浓厚。每年春季,这里的国际音乐节吸引着欧洲乃至世界各国的著名音乐团体,湖畔山间,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1956年成立的卢塞恩节日弦乐团规模不大,却以擅长演奏古典名曲而载誉全国,并获得国外听众的好评。今年2月,该团艺术家们首次访问我国,琴弦与心弦共鸣,艺术同友谊一体,给中国听众带来了高山流水之音。听罢演奏,我仿佛重又置身于那湖光山色之间,心潮难平,因作此篇,以忆旧游,兼寄远方的朋友们。(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