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格拉夫林核电站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13
第7版()
专栏:国外见闻

格拉夫林核电站见闻
王兆义
离开敦刻尔克车站,汽车很快绕出市区,在通往加来市的高速公路上疾驰,载着我们去格拉夫林核电站参观。
提起核电站,许多人一下子就会联想到原子弹,似乎感到这种电站应该建立在荒无人烟的旷野,至少离居民区越远越好。
可是,司机告诉我,这个核电站离格拉夫林镇最近的民房还不到一公里,离十万人口的敦刻尔克市也只有十几公里。法国核电站建得离居民点近,格拉夫林电站并不是唯一的例子。前几天我们到马赛参观钢厂,由巴黎乘高速火车南下,沿途看到的核电站,多建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村镇附近。不过,同那些电站相比,格拉夫林电站离居民区更近一点。
汽车来到电站办公室门前,现场建设总指挥和电站经理都已等在那里,寒暄之后,我们被带进了会议室。四十一岁的总指挥介绍说:“法国是个自然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我们几乎没有石油,煤和水利资源也早已开发殆尽。靠进口燃料发电会大大提高成本,这就是政府决定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按政府的规划,到1990年,全法国将会有九十万千瓦和一百三十万千瓦的机组六十台投入运转,到那时,核电生产将作为法国电力生产的主力,而绝大多数常规火力发电都将被淘汰”。
法国核电站发展速度很快。到1983年底,投入运营的核电站共三十二座(其中压水堆二十四个),总发电量达一百零三亿度,约占全国电力生产的40%。
“发展核电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总指挥继续说。“可以说,让生活在和平安宁环境中的群众接受核电站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在开始阶段,科学的普及还没有使绝大多数人都懂得,核电站同原子弹并不是一回事。”
“可是,人民是尊重事实的。”一直站在总指挥旁边的电站经理向我们介绍:“格拉夫林电站的建设就证明了这一点。起初,当地的群众极力反对在这里建核电站。但是,他们现在却持欢迎态度。为什么?一方面是建电站要就地招工,一套机组的施工就需要二千多名工人,这就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核电站投入运营之后,人们没有感觉危险,相反同常规火电相比,核电站噪音小,没有烟囱排出物。于是,人们心中的疑虑就逐渐消除了。”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三百多个核电站投入运行,装机总容量一亿七千千瓦,反应堆的总运行时间相当于二千五百堆/年。但是,并没有发生过一起危及到居民生命安全的重大事故。
我们参观电站前先驱车来到一个大土坝上,从这里可以鸟瞰电站全景。
这座电站建在加来和敦刻尔克市之间英吉利海峡的南岸,电站以西约三公里便是格拉夫林镇。东面是一个正在建设中、可停泊五十万吨级油轮的码头。朝码头方向望去,稍远一点是一个海上采油平台的装配场。电站、码头和远方高炉耸立的钢厂、化工厂构成了一个开阔的工业发展区。
从大坝下来,汽车直奔电站现场。总指挥告诉我们,这座电站是法兰西电力公司推荐给中国的样板电站,也就是说,是我国将在广东建的核电站的“模特儿”。
我们首先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五号机组的核岛部分。核岛所有的主要设备都是从安全壳上距地面三十米左右的预留门吊入壳内的。安全壳直径四十米、高六十米,围墙是用钢筋混凝土浇注的,厚一米。
由于内部正在紧张施工,不便多停留,我们从核岛中心出来绕安全壳内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预留门的平台上。
“那边是冷却水取水渠和回水渠。”沿着经理手指的方向望去,在冷却水回水渠入海口处,很多人正在垂杆钓鱼。
“冷却水入海可以使附近的海水温度升高摄氏一度,很适宜一些鱼虾的生长繁殖,所以,这里的鱼儿比其它地方要多。根据电站的规划,我们还将在这里建人工养鱼塘,从冷却水回水渠取水养鱼。”
说到这里,经理似乎十分兴奋,不由地挥起手来比划着,意思是“电站对环境没有污染。”
在结束参观,返回敦刻尔克经过格拉夫林镇时,我们会见了当地居民。
一位刚从电站水渠口钓鱼回来的老人对我们说:“我们欢迎再建一些核电站,建得快一点”。
“那么,开始您就欢迎吗?”
“开始当然不是这样,那时,有人在报纸上说核电站有放射性,危险呀,会有污染的。可是建起来之后,我们发现并不象他们说的那样。既然不是,电费又可以便宜,为什么不欢迎呢?”
题图为格拉夫林核电站全景(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