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一封厂长来信在洛阳引起反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14
第2版()
专栏:

一封厂长来信在洛阳引起反响
本报记者 徐平
洛阳棉纺织厂厂长吴德成要求“松绑”的来信,本报4月27日登出后,在洛阳古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河南省纺织行业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支持吴德成在信中的要求,他们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河南在对纺织工业的棉花供应上,存在着不少问题,确实有“绑”可松。全省现有十万纱锭左右的大型棉纺织厂七个,纺织工业是河南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据该省纺织工业厅估算,如果理顺棉花收购、初加工、检验、调配、运输等各个环节,全省可增加经济效益近一亿元。据不完全统计,1983年河南棉纺织行业因原棉等级、数量、含水量、含杂率不符,造成的损失约达二千万元。
洛阳棉纺织厂厂长的信公开发表了,还有相当一些厂长疑虑重重,甚至替他担心:如果这场“官司”打不赢,今后的“绑”是否会越来越紧?穿“合法小鞋”的日子会不会更难过?
洛阳市工商局和洛阳市棉麻公司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他们表示支持“松绑”,支持改革,然而更多地是找自己“一贯正确”的根据,找对洛阳棉纺织厂罚款的根据;至于洛阳棉纺织厂为什么提高了生产成本,商业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能否为企业的改革出些力,好象和他们关系不大,并未予以关注。洛阳市工商局在“棉花案”的汇报材料最后有这样一段文字,代表了一些人在改革中的思想。摘录如下:
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是立法部门,也不是废法部门。我们也存在“松绑”问题……这个“绑”怎样松?由谁来松?我们认为解铃还得系铃人。
洛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棉麻公司的立论是否站得住脚,姑且不论,据说有关工作组已把材料和意见带回省,请省里定案,问题如何解决,还要“且听下回分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