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台湾新文学的动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14
第3版()
专栏:

台湾新文学的动向
参加全国第二次台湾、香港文学学术讨论会的台湾学者白少帆说,台湾新文学进入八十年代,已不可能再象过去那样局限于表现人性和怀旧之情,而正在转向探讨台湾同胞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中国前途问题。
白少帆原是台湾师范大学的副教授,1982年11月从法国回大陆定居,现为中央民族学院副教授。这次他应邀参加在厦门召开的台湾、香港文学学术讨论会,引起他对在台湾的朋友和同行们的思念。他遗憾地说,“可惜宝岛上的作家学者不能前来和我们一起促膝探讨台湾的文学”。
在谈到台湾文学的发展时,白少帆说,台湾现代文学跟台湾现代历史紧密相联,它的发展也必然随着时代而变化。
他认为,台湾文学界无论是“乡土派”还是“现代派”,其中都有一部分是“自我放逐”的“流亡”作家,包括从大陆去台湾和从台湾到海外的作家们。这些作家的作品中,海天孤愤、遗民沉哀、怀乡思亲的心情历历可见。
白少帆指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为台湾文学开辟了一个划时代的新里程。许多台湾作家认为,大陆对祖国统一所采取的态度是主动积极、充满善意的。祖国统一问题的提出,为台湾新文学展现了一个宽阔、美好的前景。近年来旅居海外一些台湾作家陆续返回大陆探亲寻故,一些作品也变过去那种对天涯沦落的痛苦呻吟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动人意境。白少帆最后说,任何一个汉语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表现中华民族整个的大家庭,希望能够拥有包括大陆十亿和海外三千万在内的所有华人读者。台湾作家思索和表现祖国统一问题,将把台湾文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据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