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生活体验和体验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14
第7版()
专栏:

生活体验和体验生活
邓刚
我是从生活中土生土长“滚”出来的作者,是个地地道道的工人。我能够拿起笔,把积聚在心中多年的愿望、想法和追求写成文字,姑且称它为小说罢,全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订的政策和生活对我的馈赠。
我从十三岁进厂走向社会,几十年间,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接触了各色各样的人。那时,是为了吃,为了生存,在不太自觉的状态下接触了社会,接触了人生。在我提笔进行创作时,才体会到几十年的生活积累竟是一笔宝贵而又难得的财富。生活积累对一个作者来说是如此重要。我认为,一个作家必须要有生活基地,每年应该踏踏实实地蹲几个月,在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中进行体验、感受。
我觉得,生活体验与体验生活是两回事,两种接触生活的方式会对生活得出两种不同的感受。按我的体会,前者能从生活中获得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形象乃至生动具体的细节,后者往往会使一个作者处于纯客观的状态,无法对生活取得真切的活生生的体会。我的《迷人的海》、《芦花虾》、《阵痛》等作品,就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提炼、思索后的产物。因此,我认为应该在自己的生活基地进行长时间的生活,去寻找、去获得真正来自生活的东西。当然,一个作家还必须扩大眼界,开阔视野,但不能象没有巢的鸟,只是四处飞,应该有自己比较固定的窝。
目前,我进了中国作协举办的文学讲习所,打算比较系统地学习理论。因为,路虽难走,毕竟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但是,在平坦的路上走一千步,不如再往上跨一个台阶。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借助于理论。有了思想理论的武装,才能站到一定的高度去认识过去的生活。当然,学以致用,学业完成还必须回到生活中去。我目前还可以“吃老本”,长期离开自己的生活基地是不行的。大连这块土地哺育了我,给了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养料,我不能也不会忘记这块挖不尽宝藏的地方。必须回到生活中去进行体验、感受、思考,才能进入创作过程,这个愿望和想法是不会改变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