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繁体字二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14
第8版()
专栏:

繁体字二奇
公今度
曾经在一次古籍整理规划会上,听到有位同志比喻古籍出版工作犹如一个“热水瓶”:等待出版的书因为瓶口太小而出不来。这“瓶口小”有种种原因,其一是排印繁体字的车间太少。
开过这个会不久,在一个刊物上读到一则小品:一个读者批评出版社出版了“儿童看不懂的童话”。为什么五年级的孩子看不懂《安徒生童话全集》呢?原来:通篇都用的繁体字。
我不想来说汉字应否简化的大道理。从万物皆变,万物皆流的观点看,汉字也理应改革,要不,我们今天还只能用甲骨文、钟鼎文来记事作文。汉字简化就是改革之一途。不过,简化尽管简化,并不是说已简化的繁体字就永远废止、永不露面了。要重版古书,要整理古籍,当然要有繁体字。所以,即使“聊备一格”,也应该保存繁体字铜模:就算作为古董也可以送几副给博物馆“立此存照”。然而,现在偌大的北京、上海,繁体字车间寥寥无几,据说连刻铸铜模的老师傅都已进入了抢救之列,岂不叫人伤心。此是一奇。
汉字简化已二十多年,童话还用繁体字排,此属二奇。“莫非存心不让孩子看懂?”这大概是不至于的。编辑何苦跟孩子作对;出版社也犯不着跟自己过不去。那么此外只有一种解释:就是利用旧的纸型重新浇版印刷的。如果真是这样,在重印时应该想到:有朝一日,孩子捧着书,几分钟就“泄气了”,因为“看不懂”。这样的书,就不应用旧版重印,而应重排。
心之官则思。有的事其实只要认真负责,通情达理地想想,本来不难找到答案。然而生活里偏偏也会出现叫人“拍案惊奇”的事。猜想这原因:反正有(大锅)饭可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繁体字铜模可以任其散失,古籍可以任什么动物的牙齿去批判,童话也管它是何等样的眼睛在阅看。那态度,看来就是鲁迅先生拟古的新打油诗《我的失恋》的末一句话:“由他去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