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种树和文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14
第8版()
专栏:

种树和文学
赵洛
清代道光年间,丰宜门外海棠树的落花,曾使龚自珍神痴失色,他写下了《西郊落花歌》,使我们知道北京竟生长过这般浓密的海棠花!他写这落花好象钱塘江秋夜的大潮澎湃卷来,这落花又象大胜王莽军昆阳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勇士。龚自珍还加了一句:“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落下的花瓣成了无数天女散下的胭脂雨,多叫人向往的海棠花!
我们读近代史,知道鸦片战争前,外国殖民势力蓄谋入侵,内部则官贪吏坏,此时有识之士龚自珍、魏源、林则徐、包慎伯、端木鹤田等改革派常常聚合在丰宜门外一里花之寺八九十棵大十围的海棠花荫下,慷慨议论天下事,期望变革,自强图存。我们又多么欣慕这名贵的海棠花!
丰宜门就是今天的右安门,花之寺就是三官庙,已改成小学校了。八九十棵大十围的海棠树早已看不见了。我想,假如能在西郊右安门一带再植一片海棠林,再现天女洗脸洒胭脂的落花,那会多有诗意!这也使我们重温一百多年前仁人志士花阴文宴的故事,又是多有意义的事!
在朝阳门外东岳庙一带,元代栽种有大片杏花林。元代文人虞集诗:“明日东城看杏花,丁宁儿子早将车。”诗人揭徯斯、欧阳玄、乃贤等春日常在这里赏花宴集。乃贤诗:“上东门外杏花开,千树红云绕石台。最忆奎章虞阁老,白头骑马看花来。”诗人聚会“风流绝似兰亭会,留取他年作画图。”这是北京的风流韵事,有趣的诗话,假如在东岳庙一带再现齐化门外的杏花林,也会成为绿化佳话的。
南城,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藤花的逸事。假如南城有的地方多种藤花,也会给我们带来诗情画意。海波寺街原朱彝尊宅有古藤书屋,两棵古藤,枝干苍坚,紫云垂地,诗人写它:“爽开寻丈地,阴合两边藤。”后来《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又写它:“藤花不是梧桐树,却得年年引凤凰。”纪晓岚还说阅微草堂(今虎坊桥晋阳饭庄)的青桐和给孤寺的藤花,是北京花木最古的。
在党的指引下,全国遍地种树,绿荫越来越稠密。建议种树时,留心传统文学,在有的地方,多种些诗人吟咏过的树木,譬如在长安玄都观里再现刘禹锡的桃千树,在成都江边上又见杜甫的花重锦官城,当众花寂寞时,到庐山上林寺看到白居易的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会给人们带来多少欣悦!将增加各名胜的风采,给文明古国增加情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