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乡镇工业带来的冲击——来自长江三角洲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15
第2版()
专栏:

乡镇工业带来的冲击
——来自长江三角洲的报告
本报记者 丛林中
曾经受到一些非议的乡镇工业,得到了今年中央四号文件的肯定。全国一百三十万个农民兴办起来的小企业,终于被确认是当今中国大地上出现的新生事物了。
乡镇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从江苏看,是在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从而出现新的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是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是一大进步。
然而,对于它的崛起,有人看它的长处、趋势和方向;有人疑虑重重;也有人只盯着它的缺点。
但农民从来不管闲言碎语。十年间,江苏的乡镇工业由小到大蓬勃发展。一个乡办的沙洲客车厂当初是三个人(一个铁匠、一个油漆工、一个修自行车的),以三间茅草房起家,到去年,生产了一千一百辆面包车,赢利三百四十万元,成为中国汽车总公司的定点厂。现在,江苏乡镇工业的产品真可谓门类齐全。江阴县镇办小厂青阳乳胶厂,生产乳胶奶头,可谓小,但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若说大,无锡冷作厂可以造口径一米、重十六吨的电厂用净水器,可以造直径二十米、高五十米的一万立方米的煤气储存罐。生产高、精、尖产品的也有。武进的一家乡办厂生产的电视机高频头,已成为上海、无锡许多家电视机厂的配套产品。论能力,无锡一个乡办的前洲印染厂,全部设备都是这个乡的印染设备厂制造的。这也是一个活广告,如果客户对印染设备的质量有疑虑,可以到前洲印染厂实地去看看。
农民用自己的成绩说服和影响了各方面的人,证实了他们开拓出来的路是正确的。1982年冬,在无锡县开过一次全国社队企业理论讨论会,有经济学家、大学教授、社队企业领导人共三四百人参加。无锡县委知道人们看法不一,提出请大家下去看看。浩浩荡荡的车队出发了。陪同的人告诉参观者,你们乘坐的这些车,都是社队企业生产的。经济学家和大学教授们惊奇了。回来之后,很多人被事实“说服”了。去年,一位中央领导同志特意到江苏调查社队企业,临走时说了一句很令人深思的话。他说,我是山西人,是带着关云长的大刀来的。现在我要说,刀下留人。不久,《经济参考》上报道了他对社队企业的看法:农民致富的必经之路。今年3月,苏州市委组织了十一个全民所有制大厂的党委书记和厂长,走访了六十三个县、乡、村办的企业,使这些同志大开眼界。有的说,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基础这样弱,条件这样差,开创了新局面,真不简单。有的说,过去我们认识片面,支援不够,很惭愧。今后只要用得着,尽管开口,一定全力支持。
农民作出了一篇大文章。据统计,去年江苏乡镇工业的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超过1970年全省的工业总产值。现在,全国平均每人每年要花五至七元买江苏乡镇工业的产品,除西藏和台湾之外,没有一个省份没有他们的产品。武进县只有三万人的湖塘镇,工业产值却是三亿元!县长张志一说,武进县工农业总产值五年翻了一番,乡镇工业立了头功,它是全县一百三十万人勤劳致富的主要门路。
乡镇工业的蓬勃兴起,必然要对整个社会带来冲击。
首当其冲的是各级领导干部。宜兴县委有一个分析:许多同志当惯了“农业书记”,缺乏商品生产观念,知识面窄,对工、商、财政、金融工作很生疏,没有信息观念,缺乏领导大规模商品生产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因此,他们提出,要下功夫培养经营、经销、管理干部,提高经营能力和决策水平。我们在江阴听说,璜塘公社曾经有一个社办厂厂长,对工业管理一窍不通,他连全厂究竟有多少产值、利润也搞不清,平时老讲他们厂一年有八万元利润,到年终一结算,倒挂了一万元。这样的人当然是混不下去的。现在,领导者都感到面临着商品经济的挑战:不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就要退出历史舞台。
人们头脑中长期因袭下来的种种偏见和陈旧观念,被冲击得更厉害。比如“为富不仁”、“富则变修”之类,使许多人长期患着恐富症。江阴县就流行过这样的话:坏人发财好人穷,集体垮台国家空。又如,商人都是唯利是图,“小人喻于利”嘛,经商即等于投机倒把,搞商品生产就等于搞资本主义。再如什么叫劳动?似乎只有出大力流大汗才算劳动;靠头脑、靠技术、靠经营的似乎都不算劳动。这一切陈腐观念,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统统被打破、被抛弃。
人们谈得最多的是对人的看法,它直接关系到用干部。无锡县县委书记有一次在党校给学员出了一个题目:有一个大队党支部书记,忠厚老实,从土改起就是积极分子,绝无以权谋私行为。他很节俭,多年来夜里开会不用手电筒,提一盏马灯。但是,他不能带领农民致富,这样的人算不算好干部?大家说,作为个人的品质,忠厚老实是好的,但作为领导干部,仅仅忠厚老实,那就等于无用。光有富民政策没有富民干部,农民还是富不了。老好人不吃香了,头脑活络和奸滑、心术不正是两回事。在江苏,能把一个厂子搞上去的,没有一个不是头脑活络的人。他们也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农民喜欢他们,拥护他们。采购员,曾为人们所诟言。但是江苏人却给采购员戴大红花,开庆功会,因为他们是解决能源、材料,开拓市场,收集和传递信息,活跃商品经济的有功之臣。他们跑过千山万水,说了千言万语,最后才有了千车万船。报上登过一篇《敬礼,提黑皮包的人》,正是农民对他们表示的敬意。
冲击还波及到体制和一些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比如关于人才和教育的种种制度,论资排辈,求全责备,部门所有等等陈规,都束缚不住人们的手脚了。你有一定之规,他有千条妙计。沙洲县要办一个沙洲工学院,你不承认,他不在乎,他有资金不要你出钱,他有大专院校好朋友,能请到有名的教授,学生也不要你分配。但是他却严格按照部颁标准办事。此外,物资供应、流通渠道、交通运输、文化设施等等方面,也受到冲击,而且冲击波越来越大。这是一件好事。有关部门何不趁此良机,把不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老条条、旧框框改一改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