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我们的科研体制不改革不行了”——访新增补的全国政协委员修瑞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16
第3版()
专栏:

“我们的科研体制不改革不行了”
——访新增补的全国政协委员修瑞娟
本报记者 孟晓云
新增补的全国政协委员修瑞娟,以其为国争光的科研成就而为众人关注。
我在京丰宾馆里见到她。她说:“我感到,我们党中央的领导同志象是医术高明的医生,把祖国前进缓慢的症结找到了。现在正在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组织力量诊治。”她是医生出身,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很贴切。使修瑞娟兴奋的是,今天,党比任何时候更强调,必须发挥知识分子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一大批开明有为的改革者走上了领导岗位。
“我们的科研体制再不改革不行了。过去,我仿佛在茫茫大海里游泳,想游到岸上来,可总也没有机会游到彼岸。耀邦同志替我讲了话后,我象是找到了一条‘救生船’。可是,现在还有多少中年知识分子需要这样的‘救生船’哪”。
修瑞娟有着开阔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力。她意识到我国要实现四化,科研要上去,只解决几个人的问题不行,还需要解决科研体制问题。去年8月,修瑞娟去广西开会,在南宁到北京的列车上,她起草了一个建立中国微循环研究中心的设想,回京后上报卫生部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今年2月出国,她在美国再次提出要求,5月归国后这个方案得到了认可。从设想到上级认可,这之中需要多少层次、环节和时间!她不无自嘲之意地说:“当然,半年,这种速度在中国已经算快的了。”
她用形象的比喻说:“好比我种了一块西瓜地,瓜成熟了,谁都想到这块地上来摘瓜。美国、联邦德国、瑞典、瑞士的人都订了‘抢瓜’的方案,外国专家都争着与我们协作,利用我们的科研成果。可是回国来呢,象是遇到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嘀嘀咕咕,还怀疑你种的是不是西瓜?是红瓤的还是白瓤的?你先给我把瓜切开,我要尝尝你那瓜才决定是否去摘瓜。”“有的老科学家虽年事已高,但对新事物很敏感,能跟上改革的步伐;有的人虽年纪不大,但思想保守,却不能成为改革的动力。”修瑞娟接着说。
修瑞娟是决心改革的。她打破框框培养助手,用自己的办法锻炼他们,打算使这些刚从大学门走进实验室的年轻人两三年内出成果,成为科学家,带着自己的论文走向国际讲坛。卫生部部长崔月犁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负责同志,答应给修瑞娟“人权”和“财权”。“人权”就是她可以自己选助手,近一年内选八九人,三年内增加到十五人;“财权”就是同意她的建议,从她在国外搞协作所得的基金中,每月给助手们增加一点工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