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对外开放与精神文明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18
第5版()
专栏:

对外开放与精神文明建设
滕夫
对外开放有利于加快经济建设,这个道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是,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起的作用又如何呢?有人说:物质上有所得,精神上有所失。这些同志认为,对外开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有消极影响。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事实吧。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已有五年多的实践,也开辟了一些对外开放程度比较大的地区。如果我们到深圳经济特区和比较开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看一看,就会发现,那里不仅经济上繁荣兴旺,蒸蒸日上,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出现了许多喜人的景象:
一批学校、医院、图书馆以及其他文化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了。有些设施是用比较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装备起来的。
由于对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和现代知识增加了接触,意识到了自己的差距,又加上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就业和劳动致富的需要,人们的学习热情普遍高涨。特别是在青年人当中,“文革”年代那种鄙薄知识的风气不见了,游手好闲、寻衅闹事的人大大减少了,代之而起的是报考学校、业余补习、参加培训的热潮。学习之风日盛。
过去长期存在的知识狭窄、见闻闭塞的状况有了改变。在这里,连普通的农民也在谈论国际市场,谈论世界上新的商情和技术信息。因为他们自己的许多劳动产品就是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
社会秩序不但没有变坏,而且变好了。
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富裕,人们对党的现行政策越来越拥护,对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热爱。人民普遍称赞现在是“黄金时代”。
事实证明,在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仅对物质文明建设有好处;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主流也是积极的。
对外开放,必然会招致外来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但我们应当看到,这种影响是互相的,开放之后,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增强了。至于外来思想、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则需作具体分析,不可笼统地加以反对。
有些影响是有益的,如科学知识、先进技术和优秀的文化成果。对此,我们不仅不应排斥,而且应当积极吸收。
还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有些同志看不惯的,但确切地讲,并不是“资产阶级的”,如某些穿着打扮,某些生活习惯,只能说是民族习惯和地域风俗的差别,而不是阶级性的差别。既然对外开放,就要准备让人们接触这类与我们原有的观念和习惯不同的东西。接触并不意味着全盘接受。可以相信,象我们这样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绝不会因为接触一点外来影响就丧失自己的特性。不要把“资产阶级影响”或“资本主义影响”的概念扩大化,给本来不具有阶级性的东西贴上了阶级性的标签。
当然,还有一种影响,确实是具有反动的阶级性的,或是极端腐朽的,如反共反社会主义宣传、间谍活动、走私贩毒、赌博卖淫等。对此,我们毫无疑义地要坚决抵制和打击。对外开放之后,如果管理不好,此类坏事势必增多,我们要提高警惕;但也不可因噎废食,更不应把它们的存在和发生完全归咎于对外开放。
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环境下产生,在斗争中发展壮大,从来不是弱不禁风的。如果认为需要把自己同资本主义世界隔绝起来,才能保持无产阶级的纯洁性,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那绝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我们应当肯定和发扬对外开放给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采取坚决而有效的措施,包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严格纪律,严格管理,加强法治等,以抵制和反对消极影响。对消极影响,不可忽视,也不应夸大。忽视它,就不能及时有效地抵制和防止它的危害;过分夸大它,也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在一定意义上讲,只有把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真正弄清楚了,对外开放政策才能顺利地执行下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