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深圳对知识分子为啥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访六届人大代表黎克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20
第5版()
专栏:

深圳对知识分子为啥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访六届人大代表黎克强
本报记者 翟启运
深圳市在近几年招聘了六七千名知识分子,那儿为什么对知识分子有强烈的吸引力?
记者向广东代表、深圳市建设总公司总工程师室主任黎克强提出这个问题。
黎克强1950年由香港回到内地。从东北到西北,从西北到中原,参加过鞍钢、抚顺煤矿等项目的建设。1958年他被错划成“右派”。从此他的专业技术知识无处施展。
“一个知识分子,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他们最希望的是政治上不受歧视,业务上有用武之地。”黎克强说,“在深圳,知识分子政策得到落实,基本上做到了量才使用,人尽其才。”
黎克强是1981年初自愿来深圳的。根据特长,组织上分配他到主管全市基本建设的建设总公司总工程师室工作。试用不到一个月,他就负责领导全市基建的重要工作;不到一年,他又被提为总工程师室副主任;过了半年,又被提升为总工程师室主任,掌管了全市基建技术大权。同样是黎克强,在别的地方,别的单位,知识和才能得不到发挥。到了深圳,“包袱”变成财富,得到信任和重用,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内心真有说不出的喜悦。
在深圳,知识分子在技术上有职有权。建筑五十层国际贸易中心时,施工单位采用滑动模板的新方法进行施工,连续试验都遭到失败。当时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副市长罗昌仁开会拍板,把技术上的问题交黎克强负责处理。黎克强会同技术专家经过调查研究,积极支持原定方案。结果该工程达到三天一层,质量优良,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深圳对知识分子生活上也予以照顾。黎克强说:“在深圳,一般的知识分子都能住上三室一厅的房子,我这样的单身汉也住了三室一厅。”
“对待知识分子的关怀、照顾,在深圳是普遍现象。我们总工程师室,共有十九位工程师,他们来自北京、上海、福建、河南等十多个省市。他们人人心情舒畅,工作如意,有多大才干也能施展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