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安徽代表畅谈城市改革 引“包”字进城加速城市改革步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21
第5版()
专栏:

安徽代表畅谈城市改革
引“包”字进城加速城市改革步伐
本报讯 记者赵希龙报道:记者从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获悉,安徽农村改革的浪潮,正在涌进城市。连日来,在审议赵紫阳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时,安徽代表联系本省城乡改革的实践提出:大胆引“包”字进城,加快城市的改革步伐。
安徽省搞活农业经济的关键一着,是普遍在农村实行“大包干”。这着“棋”能不能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这盘“棋”上走活?来自这个省的人大代表用大量事实说明,农民创造的“包”字,同样也能医治城市经济体制中“大锅饭”的弊病。
人大代表、合肥市委副书记丁之讲了一个“投石探路”的例子。市区长江路西段,商店的门面破破烂烂,三十多年没钱重建。能不能不要国家投资,依靠多方面的力量进行改造?市政府决定,投资、拆迁、施工要统一安排,实行“大包干”,结果,一千二百五十米长的街面,从拆迁、施工到按质交付使用,只用了八十天时间,被人们赞誉为“深圳速度”。在国家没有投资一分钱的情况下,建筑单位由于实行承包,做到了工期短,工效高,有盈利。丁之说:“我们全市过去服务网点有20%亏损,一请‘包’公坐堂,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人大代表、副省长苏桦说:早在1981年,我省就有一些中小企业引“包”字进城了。省委从今年年初调查的一百多个典型经验中看到,“包”字进城,势在必行。于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吸取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全省工商企业和科研单位全面试行以“包”字为中心的经济、科研责任制。1至4月份,经济效益大增,第一次实现了产值、利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去年有人说城市工商企业的改革不能借鉴农村的“大包干”。结果,被请进门的“包”字又退出了城,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其实,绝大多数试点单位都很重视城市改革的复杂性。人大代表、省委书记黄璜对记者说:“‘包’字进城后,我们注意解决几个重要问题:一是解决国家与企业的关系,积极推行利改税;二是建立比农村“大包干”更严格、更科学、更细致的各种责任制度和管理、监督、奖惩制度,保证企业对国家负责,职工对企业负责,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三是“包”字进城后,工作要比农村做得更细、更扎实,不能搞“一窝蜂”、“一步走”,也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