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从张大千论马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21
第7版()
专栏:随感录

从张大千论马说起
丁临一
在一本刊物上读到了一则张大千论马的趣闻。大千先生从前与两位画马的名家都是好友,一位是徐悲鸿,一位是赵望云。有一天,赵望云问张大千:“人家都说悲鸿画马比我画得好,你说说到底是谁画的好?”张大千说:“当然是他的好!”赵望云大失所望,追问:“为什么?”答曰:“他画的马是赛跑的马和拉车的马,你所画的是耕田的马!”
文人相轻,据说是古来如此的,所以,望云先生的不服气并不足怪。因为不服气,找名家帮自己说说话,似乎也无可非议。值得琢磨的是在这“大失所望”四个字上。笔者冒昧地揣测,赵望云请大千评说,他所期待的评价,即使不是己胜过徐,起码也是不相上下。这种心情大千先生不会不明了。然而,大千先生对此却是直来直去:“当然是他的好!”大千先生敢讲真话,不讲面子,不做“好好先生”,这实在是一种大批评家的气度。
当然,文艺批评之“难”,还不仅在于能否旗帜鲜明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来,更重要的还在于这种意见是否准确中肯。试看大千论马,是多么精辟而又富有文彩。“赛跑”、“耕田”,比喻也。笔者对望云先生笔下的马无有了解,但以大千的比喻及笔者所见到的悲鸿所画的马来推断,我想,悲鸿笔下的马多给人一种思边草而拳毛动,可力负千斤日行万里的感觉;而望云笔下的马,相比之下大约缺少的就是一些千里马的神韵。大千论马不言其肌肤肥瘠、色相斑驳,而注重其精神气势,且善于用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实在使人折服。试想,如果大千先生仅以自己的名望来维持自己评论的权威性,或者面对“为什么”的追问答之以言不及义的文字来,那也一定是不能令人心服的。对大千先生的论马,我们做文艺批评工作的同志是可以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的。
最后还应该提一笔的是,被批评者可以而且需要向文艺批评家追问一个“为什么”,但似乎同时也需要有一点勇于反躬自省、要讲真理不要顾面子的精神。对于正确的批评意见,则诚恳接受之以改进创作;对于不正确的批评意见,也可以心平气和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进行反批评,这都是正常的。如果稍遇批评便感觉委屈,这心胸便是过于狭窄了;或者一触即跳,甚至于你说东我偏要往西,“索性招惹他一回”,这种态度就更是不可取的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