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包山不难治山难——访福建仙游县部分荒山承包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22
第2版()
专栏:

包山不难治山难
——访福建仙游县部分荒山承包者
本报记者 孙 静 江绍高
林业政策放宽以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包山造林热,有的合股经营,有的家庭承包,百亩、千亩……从南到北,可谓捷报频传。包山订合同并不难,承包以后怎么办?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福建省仙游县。
仙游县盖尾公社农民李金耀,1979年就开始包山造林,几年光景,在一片荒山之中造出了一块绿洲。他的胆略,他的创业精神,鼓舞了当地农民。从去年到现在,全县共承包荒山近二十万亩。但是在这大好形势面前,也存在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资金普遍比较困难。承包荒山,投工大,见效慢。而现在的贷款,多是一年一还,当年贷当年还。育林基金、无息贷款很有限。承包户目前的造林资金,有的是平日好不容易积蓄起来的,有的是找亲朋借的,只有少数人能得到一点贷款。会经营、有算计的专业户,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当年有收益。如郊尾公社林庆福,利用香蕉、药材、培育商品树苗,及时出售;今年他又计划利用山场草地养奶牛,在山脚溪塘筑坝养鱼。但是大多数承包户还没有入这个门,不懂得创造条件,以短养长。这些户短期内生产如何扩大,生活如何提高,是令人发愁的事情。
要保护林业承包者的利益。承包者在刚开始投资开发阶段,这个问题不很突出。几年之后,满山财富,有人会眼红,有关方面会不履行合同,个别不法分子会跑到承包者的山场,侵犯承包者的利益。李金耀那里就多次出现这种情况。如今年3月4日下午,宝峰大队有五个社员到李金耀承包的山上砍柴,护林员制止,正在山下种花生的大队文书不服气,纠集几个社员把护林员打伤了,公社知道后,也派人去看过,但没有处理。维护承包者的利益,要立法,要靠各方面来做,不能“看看了事”。
承包以后技术指导要跟上,市场信息要灵通。承包造林的专业户、联合体,并不是都懂林业的。比如造杉木林,苗不宜太高,但有的专业户就喜欢买高苗;有的杉树苗栽得太浅,周围的萌芽苗就多,影响了杉树生长;有的不懂得因地制宜选择树种,信息也不很灵,李金耀种的一百五十万株茶苗就卖不出去。这些问题希望有关部门重视起来,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