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中国家鱼在斯里兰卡“落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22
第6版()
专栏:

中国家鱼在斯里兰卡“落户”
张砚华
在印度洋上“绿色明珠”斯里兰卡,吃到鲜嫩的中国家鱼已不是稀罕的事情了。尤其雨季清晨,在中南部乌达哇拉维山区的农村集市,你会经常看到渔民手推的自行车上,驮着二三十斤重的整条或切成块的中国草鱼、胖头鱼出售。
中国家鱼远离故土,来斯里兰卡安家落户,漫游在这个国家的大小水库以及农村池塘里,已经整整十年,人工繁殖已有几代了。
斯里兰卡地处赤道附近,属于海洋性气候,四季如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水生生物繁殖很快,湖泊、池塘水质肥沃,给鱼类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中国家鱼处在这种环境下,一年到头都可以生长,每尾平均年增重量达四、五公斤。
中国家鱼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和容易捕捞等优点,斯里兰卡朋友把它们作为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引进国内。
1974年,根据中斯两国经济协定,中国援助斯里兰卡建设了以人工繁殖中国家鱼为中心的乌达哇拉维淡水养殖及人工繁殖试验站,并于次年将第一批种鱼在中国专家特别护理下专程空运到斯里兰卡。要使这些种鱼在与家乡生态条件不尽相同的异乡健康生长,并进行人工繁殖,当然会碰到不少困难。中国专家同斯里兰卡朋友共同研究探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清除池底淤泥,减少微生物繁殖,降低耗氧量;经常为鱼塘换进新鲜活水,以补充氧气;在饵料台架上挂药篓及时杀菌消毒,防止鱼病。这样,给种鱼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加上科学的饵料配方,使种鱼经过短期精心饲养即到达人工繁殖鱼苗的性腺成熟标准,并且产卵率很高。
为适应中国家鱼人工繁殖的气候、温度条件和当地需求鱼苗的季节,每年的鱼苗要在雨季生产。因此孵化鱼苗的工作经常在雨中进行。斯里兰卡朋友十分关心中国专家的身体健康,怕他们淋雨着凉,经常劝他们停止工作。中国专家为了抓紧季节,争取多生产鱼苗,总是坚持工作到结束,他们对斯里兰卡朋友风趣地说,“养鱼的就是喜欢水啊!”斯里兰卡渔业官员看见他们浑身淌着汗水和雨水,仍在认真工作,激动地说:“是啊,斯里兰卡人民吃到又肥又嫩的中国家鱼时,就会想起中国专家的辛勤劳动。”
经过中斯两国渔业专家的共同努力,密切合作,中国家鱼已经适应斯里兰卡的气候条件和水质环境,人工繁殖鱼苗的量不断提高。1982年生产三百二十多万尾,1983年翻了一番,达六百三十七万尾,基本满足了斯里兰卡淡水养殖的需要。(附图片)
斯里兰卡养殖的中国家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