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老外婆的鞋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22
第8版()
专栏:

老外婆的鞋样
郁进
旧式婚礼盛行时,新娘陪嫁的妆奁中,都有一个折叠式的针线包,里面除了放着五颜六色的丝线、绒线和棉线,短长不一的银针,各种花卉和凤鸟的剪纸,色丽质佳的碎布头外,还必定有老外婆送的鞋样。
在我国长而又长的封建禁锢时期里,老祖母一辈的鞋样,对小孙女们倒也合用。底尖帮窄,三寸上下,鞋头绣凤,跟镶响木,是当年极时髦的款式。杂剧作家王实甫也曾赞赏:“动人处弓鞋凤头窄。”可憾的是,这种款式不利于发育和行走,有碍于生活和劳动。鲁迅就曾在1925年着意指出:“试到中央公园去,大概总可以遇见祖母带着她孙女儿在玩的。这位祖母的模样,就预示着那娃儿的将来。”接着又风趣地说:“所以倘有谁要预知令夫人后日的丰姿,也只要看丈母。”这不妨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面貌及其蹒跚步伐的速写。因此鲁迅指明:“我们查帐的用处就在此。”查帐就是查历史,鉴往而知今。好心的老外婆,热望她妙龄华年流行的款式代代传下去。但她并不明白她的鞋样,是个什么传世宝?那上面有无数啼痕和泪渍,有呵责和棍棒的回音,还有扑鼻的血腥味!“小脚一双,眼泪一缸。”所以“金莲”,是朝朝暮暮的勒逼,日日夜夜的捆扎,天天讲,年年讲,摧残稚弱的肢体,破坏身体的发育,才铸造出来的臭秽丑恶的三角形;她也不明白这流传下去的代价将是什么,是千裹万束,骨折筋断生机斲伤,走不出门户,做不得活计。封建专制主义者用造就废人的方法,将女性禁锢在闺房与厨房之中的目的是达到了,但同时也制成了扼杀民族生机的桎梏,祸害所及,岂仅限于妇女本身,还影响到子孙后代。所以陶行知当年就揭露反动统治还要制造“三寸金莲”。
鲁迅深刻体会到抨击旧中国古老顽固堡垒之难,他常举垂辫和缠足两个恶俗为例,很形象地指出,总是拖下来,还是放不掉。他痛心地说:“老大的国民尽钻在僵硬的传统里,不肯变革,衰朽到毫无精力了,还要自相残杀。”(《忽然想到》之六)我们至今似乎还听到他的叹息!他还说:“读史,就愈可以觉悟中国改革之不可缓了。”他用明白易懂的比喻说祖母的脚是三角形,步履维艰的;小姑娘的却是天足,能飞跑。他要人们对于“过去”莫存敬畏心,“以为它已经铸定了我们的运命。”他果断地呼喊:“进却总要进的。”(《这个与那个》)
老外婆的鞋样也并非全无用处,它是中国封建压迫特别残酷,顽固守旧特别厉害的见证。历史博物馆应是它的颐养之所,那里收藏严谨,防潮防蛀,可化无用为有利,有选择地陈列出来,加以解说,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东方的封建专制主义在世界同类型历史中多么突出,多么沉重!看看过去时代的陋俗和劣迹,可以提醒人们必须严肃地对待它。如果征集到的老外婆的鞋样,已被裱上左家庄的骨子上,还洒着名衙炮制的宫粉,那将是更妙的陈列品——妙就妙在旧样怎么换“新颜”。
我们与鲁迅所处的时代根本不同了。鲁迅论及改革时,只能说“历史通知我们”要改革;如果拒不改革,“杂史杂说上所写的就是前车”。我们幸逢开创新局面的历史新时期,改革是新时期的紧迫要求,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有亿万人民亲历身受的惨痛教训在。天生一双脚立地顶天,脚要穿鞋也是天经地义,老少男女携手共进,春风似剪,要为各行各业剪出适合前进和发展的各式新颖鞋样来!穿上合脚鞋,奔赴长征道,这是人们平凡而又迫切的愿望。这里一切削足适履的想法、做法都是行不通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