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抗战》三日刊重印前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22
第8版()
专栏:

《抗战》三日刊重印前言
胡 绳
邹韬奋同志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深受广大读者爱戴的一个革命的著作家和出版家。他通过他所主持的书店、所主编的刊物、所写的大量文章联系了广大读者,成为当时人民爱国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
韬奋在1926年开始主编《生活》周刊。在《生活》周刊的初期,他的思想还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改良主义的范畴。他是一个热烈的爱国者。为了探索民族的出路,他认真地研究中国和世界的实际,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群众的抗日运动高涨。韬奋热诚地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并且确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为中国找到出路。他从实践中学习,向群众学习;他也以自己所找到的真理影响了众多的读者,影响了一代的青年。韬奋是在爱国主义基础上探索前进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知识分子的典型。
群众之所以爱戴韬奋,不仅因为他的言,而且也因为他的行。他坚持真理,勤勤恳恳地工作,不屈不挠地斗争。如果他向反动势力在原则上妥协,他就不难作为社会名流而取得荣华富贵。但这是他不屑做的。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坚决主张团结、民主、进步、抗战到底,因而为国民党统治者所不容。在他一生的最后几年间,他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只能隐姓埋名地过流亡生活。1944年他在流亡中病逝于上海。那时他只有五十岁。
韬奋所主持的分布在各地的生活书店,在1941年国民党统治者发动皖南事变、掀起反共高潮时,几乎全部被封闭。他一生先后办了许多刊物(有些是他和他的朋友合作办的),无一不是为国民党统治者查禁和压迫而停刊。在抗日战争前夕,他和沈钧儒、史良、章乃器、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一起被捕。这就是有名的爱国运动领袖“七君子之狱”。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才被释放。韬奋在出狱后半个多月立即创办了《抗战》三日刊。这个刊物先在上海出版,继后移到武汉,又与柳湜同志主编的《全民》周刊合并成为《全民抗战》三日刊,后来移到重庆时,改出周刊。《全民抗战》出版到1941年生活书店遭到全面迫害时,也被迫停刊。
现在上海书店把《抗战》三日刊影印出版。今天的读者从这里可以看到刚从狱中出来的韬奋如何精力充沛地走上抗日救亡的舆论前线,也可以看到抗日战争初期的复杂形势和当时从人民群众中掀起的救亡运动的热潮——在救亡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群众的力量,是抗日战争能够在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八年取得最后胜利,为中华民族打开生路的基本因素。今年是韬奋同志逝世的四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个卓越的爱国者,为了保存抗日战争初期的史料,重印《抗战》三日刊是很有意义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