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奇闻不奇 不改不行——京、津、沪代表谈商业体制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23
第5版()
专栏:

奇闻不奇 不改不行
——京、津、沪代表谈商业体制改革
本报记者 黄际昌
来自京、津、沪的一些人大代表,讲了几段奇闻。
年过八旬的天津代表杨天受,先开话题:古往今来下面馆,交了钱就可吃面。可是,现在有的面馆吃面条还要经过“批准”呢!
“这事我碰见过。”戴念慈讲了一段出差广东的见闻。有一次,他下馆子,和他同去的老马急于赶火车,掏出车票为证,苦苦哀求服务员先给碗面条吃。临近开车时才得到回话:“老马,你要的面,批下来了。”老马犯难了:不吃吧,白排半天队;吃吧,耽误赶路……
语惊四座,议论纷起:“服务态度太差!”,“当年只听侯宝林说相声,吃面要批准,想不到真有这事。”
全场哄笑,唯独天津代表、老售货员张士珍没笑。她沉吟半晌,作出分析:老马吃“批面”,可能是由于服务态度不够好,缺乏灵活的应急措施;服务网点太少,面食供应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不过,有些事也不能全怪商店。店里想搞活,手中没权也白搭。
北京、上海的代表也在议论:多少年来,人们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许多东西都要经过几级批发站,层层批条子。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爱要不要,就这一堆。上海代表说了吃“冷气肉”的事:城里人谁不盼吃新鲜猪肉!可是新鲜肉照例先放进冷库去,只把库存的冷气肉供应市民,天天如此,市民到国营肉店很难买到鲜肉。奇闻不奇,弊病出在商业体制上,不改不行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立教,在小组会上提出一个动议:可考虑由市郊更多的农民杀猪进城,直接供应市面。当场好些代表赞成,千刀万刀总比一把刀方便群众。大家感慨地说:我们的卫星已飞上万里云天外,地面的商业服务业几时才能创出新水平呢?
局外人讲点“奇闻”而已,无能为力。局内人听了代表们的批评意见,坐卧不安。连日来,一些来自商业服务业的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谈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加快商业体制改革步伐。北京市几位饮食服务业的代表,白天开会,晚上回店,紧急磋商改革措施,来它一个“揭开锅盖,见汽闻香”。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同本市代表们座谈时,宣布商业体制改革时的十条设想,劈头一条就是要扩大零售商的经营权,不必什么都要经过批发站,铺子可以自找厂家;同时还要给他们必要的其它权力。这番话,得到代表们的赞同。
京、津、沪的代表们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增强了改革的信心。大家相信,商业体制动一番“大手术”之后,市场会更活跃,群众更感到方便。到那时,“老马”重逛大城市,再也不必为“吃批面误车”一类事担心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