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让“包”字进城 《福建日报》五月十八日社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24
第3版()
专栏:

让“包”字进城
《福建日报》五月十八日社论
自从“包”字下乡,在中国的土地上,已经迅速“包”出了一个大好形势。农村普遍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不再吃“大锅饭”,使专业化、商品化迅速发展,整个农村生机勃勃,全体农民笑逐颜开,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
现在,应该让“包”字进城。
工业、商业、建筑业、服务行业所以普遍存在经济效益不高、服务质量不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职工的收入的高低同企业经营好坏和个人贡献大小紧密联系起来,就是没有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企业在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在吃企业的“大锅饭”,总之一句话,“包”字迟迟没有进城。
要使城市所有企业都具有内在的动力、活力和压力,就一定要给企业“松绑”,放权,改革城市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端。“包”字进城,既可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又可使企业拥有一定的财力和经营管理上的自主权,何乐而不为!
城市中承包的方面是很多的。
集体企业搞承包,自不待言;
国营小企业可以普遍实行集体承包或个人承包以及租赁经营;
建筑业可以实行投资包干制和招标承包制,允许农村建筑队进城承包施工;
服务业、饮食业、修理业以及小零售商业要放得开,可以集体承包,也可以个人承包;
就连某些科研单位也可以实行课题承包制。
让“包”字进城,一“包”就活,一“包”就灵。抓住一个“包”字,就抓住了体制改革的关键,抓住了要害。效益就能提高,工期就能缩短,浪费就能减少,技术就能进步,服务质量就能改善,工人、干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就能大大地调动起来,放开手脚发展生产,开展竞争。
“包”字下乡,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包”字进城,将会迅速改变整个城市的面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