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中小学要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24
第5版()
专栏:

中小学要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变
北京景山学校校长 贺鸿琛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从结构、学制、课程、教材到教学方法,基本上没有跳出传统教育的框框。这种情况很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近几年片面追求升学率对中、小学教育的冲击,又使这种不适应的矛盾更加尖锐。如何把传统教育转变为现代化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中心课题。
使教育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变传统教育为现代化教育,首先要使教育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从它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来看,它承担着两项基本任务:一是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提高我国工、农、商等各业劳动大军的文化素质。二是为高等教育输送有培养前途的专门人才。二者缺一不可。但现在的中、小学教育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太少,脱离实际需要。这种教育,只能面向升学,这就势必加剧升学上的竞争局面,中、小学教育也就愈来愈被挤入一条窄胡同。学生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走上社会后,工厂、农村、商店都不太欢迎。这样的局面如不改变,中、小学教育势必会拖现代化建设的后腿。
为改变这种情况,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
“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参加什么样的劳动,怎样下厂下乡,花多少时间,怎样同教学密切结合,都要有恰当的安排。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景山学校在粉碎“四人帮”以来,一方面扭转了十年动乱中排斥文化课的错误作法,恢复“文化大革命”前一些行之有效的教改试验;另一方面,坚持在小学安排了劳动技术活动,初中开设了缝纫、电工、木工等劳动技术课,初中、高中在一定学年去工厂、农场劳动。现在,高中又准备安排现代化选修课。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是:不参加高考的学生,要掌握一、二门现代化水准较高的劳动技术;向高等学校输送的人才,要打好将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知识、智能基础。而且,要把这两项任务结合起来,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挑战。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现教育自身的现代化
变传统教育为现代化教育,还要实现教育自身的现代化。我们现在的中、小学教育,课程凝固,教材内容陈旧,教学设备落后,老师的知识结构绝大部分停留在五十、六十年代的水平上。升学考试指挥平常的教学,明知“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弊病很多,也很难改变。传统教育的这些不合理部分如不改革,要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承担现代化建设向它提出的艰巨任务,显然是不可能的。景山学校在这些方面也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学制上,变传统的“6·3·3”(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制为“5·4·3”制;有些课程,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实行灵活安排,集中教学;教材上有统编、编译、自编三种,力争吸收世界上最佳教材的优点、包括最新的文化科学知识;设备上,困难较大,已和科技大学挂钩,请他们给予帮助,并新建了包括十五台电子计算机的教学设备;为更新老师的知识结构,初、高中数理化教师已参加了用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学的培训,现在小学教师也已开始培训,还要求尽量多的高中教师能阅读外文资料,进行本科的原文教学;学校现在已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实行“直升”;高中虽然是全市统考后择优招生,但入学后既不突出课程,也不突出辅导,摆脱了围着高考指挥棒转的教学安排,注重日常教学,做到随教随消化;教学上,实行鼓励学生主动进取的学分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智力。我们的这些努力,只是教育现代化改革的起步,今后开拓前进的路程还很长。
吸收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的研究成果,针对学生智力发育阶段、特点进行教学,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改革内容。中、小学教育中,超出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增加教课内容、课外辅导内容,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也是面向升学造成的。那些没有希望升学的学生,因负担太重没有学习兴趣。一心希望升学的学生,则拚命学习,玩的时间、发展课余爱好的时间都没有了,甚至连消化课程内容的时间也没有了,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据大学的普遍反映,这类学生考入大学后,不少人“高分低能”,影响大学教育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小学不进行升学考试的专门训练,而是用五年时间完成小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后,把初中改为四年制。国内外青少年心理、生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十四岁左右,是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关节点。学生大脑迅速发展,思维能力增强,对自己是否具有某种特殊才能,跃跃欲试,是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到十五、十六岁,开始形成世界观,是立志成才的关键时刻。所以,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心理、生理、智力发育极为重要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把三年的课程拉成四年,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让他们有时间、有余力全面发展,在德、智、体三方面都打下一个扎扎实实的基础,会使他们受益一辈子。过去,我们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对的。但对学生怎样才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却很少强调,实际上德育、体育或者被挤掉了,或者徒有虚名,这样的智力教育也很难上去,所谓德、智、体全面发展,也只是一句空话。
以现代的教育理论作指导
中、小学教育的现代化改革,必须要有现代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作指导。如果光有教改实践,而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仍然没有突破传统观点的束缚,教改实践也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有重大突破。解放以来,教育战线几乎一直在作教改试验,但至今基本上仍停留在传统教育阶段,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没有明确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作指导。去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我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习这个题词,看看当今世界新技术、新知识广泛传播、以电子信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兴起的现实,我们深深感到,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明确。这个指导思想,就是教育的“三个面向”,其实质,就是把传统教育改革为现代化的教育。我们结合景山学校实际,制定了“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的整体试验方案,开始了现代化教改的新阶段。我们觉得,在改革中,具体的环节、内容、方法,都是可以探讨、尝试、改进的,但“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实现现代化教育的战略目标不能动摇。这样,才能抓住教育的政治方向、根本任务和改革关键,才能坚定地站在教改前列,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为尽快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努力。(附图片)
景山学校在小学设置电子计算机课,这是学生们在计算机上作图形选择。
穆德忠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