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苏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24
第5版()
专栏:国外教育动态

苏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吴福生
苏联学者认为,培养专业面宽的新型专家,是苏联高等学校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专业面宽的专家,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具有基础理论知识,能在科学技术的广阔领域中有效地进行工作;(2)具有继续自学提高的能力,能在短期内根据国民经济的需要转换另外一种职业;(3)掌握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方法和技巧;(4)具有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正如苏联高教部长叶留金所说:“培养专业面宽的专家的任务,就是培养未来的专家,新型的专家的任务”。如何培养这种新型的专家呢?苏联学者认为:
首先,要调整高等学校专业设置。
近三十年来,苏联高等学校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新专业不断增加,过窄的旧专业逐渐减少,专业面逐渐加宽,尤其是工科专业增加较多。但总的来说,正如美国评论家指出的,苏联在教育方面最严重的缺点仍然是专业面过于狭窄。因此,在专业设置问题上,如何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部门结构变化的要求,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前景的需要,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其次,加强高等学校的基础教育。
苏联学者认为,认真搞好基础科学方面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掌握专业课程,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及巩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他们还强调,目前急需加强人文科学中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各门课程,以及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中的人文科学课程。基础教育应当是广博的。要使学生深刻了解各门科学的基础理论。基于上述认识,1981年苏联修改了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增加了基础课的比重,加强了文理渗透。如工科的学生要学心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文科课程。
第三,注意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创造训练。
苏联学者认为,为了培养专业面宽的高水平的专家,必须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创造训练,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吸引他们参加各种科学研究工作,解决现实的科学技术任务和重要的理论课题。目前,苏联每年有二百万大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科研工作,高等学校为他们在学校期间受到科学创造的训练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第四,把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放在第一位。
据统计,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1976年大学毕业生在校学到的知识,1980年就有50%过时,到1986年将完全陈旧。因此,要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放在第一位,并注意培养学生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的愿望;在浩如烟海的现代知识中,要把那些对培养专家最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十分重视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未来的专家在解决科学技术问题时,将会遇到更加复杂的情况,而这种能力必须在大学里得到培养。因此,培养专家时要考虑到未来专家同未来机器可能产生的相互关系。
第五,加强教学、科研、生产的相互联系。
苏联在预测高等教育今后二十年的发展趋势时,提出了一个理、工、农、医各类高等学校,同科研、生产相结合的远景模式,即高等学校同工业企业、科学文化机构、管理部门建立长期的直接的联系和多方面的合作,把教学、科研、生产联结成一个整体。据统计,现在苏联有三十二所部属高等学校和科学院系统签定了三百个左右的合作协定;有的高等学校还直接跟大型企业和科研部门签定培养专家的合同。根据合同,企业和科研部门可以得到符合他们所需要的专家,而学校则可以利用企业和科研部门的科学实验室进行培训工作。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高等学校和科学院系统合作的新的具有广阔前景的合作形式——高等学校和科学院联合建立科研、教学合作中心。目前苏联已经有三个这样的合作中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