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临沂地委和沂南县委敢于碰硬 认真解决沂南县“三种人”掌权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25
第4版()
专栏:

临沂地委和沂南县委敢于碰硬
认真解决沂南县“三种人”掌权问题
本报讯 本报记者刘宾雁、刘国胜、李克夫,中国法制报记者邱文仲报道:3月下旬至4月中旬,新调整的中共山东临沂地委派出工作组,进驻沂南县,对沂南的一伙对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帮派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清理。短短二十天,共查处要案十四起,撤销了原县委办公室主任傅辉等九名造反起家的派头头、打砸抢分子和严重违法乱纪分子的职务,依法逮捕了一名犯罪分子。同时平反了四起冤案错案。深受派性之害的老区人民群情振奋,拍手称快,大家说:“真刀真枪抓整改,沂南终于晴天了!”
十年动乱造成的“重灾区”沂南县,从县直各机关,乃至各公社和大队的领导权,有的掌握在造反起家的派头头手里。他们顽固对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恶毒攻击中央领导同志,拒不为“文革”遗留下来的大批冤假错案平反。当地许多干部群众从1980年起就不断向中央反映情况,为此遭到这伙帮派势力的迫害和打击。有人横遭逮捕,有人被迫离乡,有人长期被剥夺了工作权利,生活无着,苦不堪言。
人民日报记者根据人民来信来访,曾几次到沂南县深入调查,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予以揭露。傅辉等派头头和前县委一些领导人,竟层层组织“大批判文章”,向中央有关部门写假情况,对记者进行诽谤和攻击。有人甚至借机写匿名信攻击中央领导同志,诋毁党的现行政策,气焰十分嚣张。
1983年4月,山东省第四次党代会后,全省形势有了转机。调整后的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省长梁步庭和省委副书记李昌安到“重灾区”临沂地区,针对派性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在新省委的支持下,临沂地委派副书记刘兴武带领十四名党性强、有群众观点、办事公道的同志组成工作组,吸收记者参加深入沂南县,进行调查研究。他们敢于碰硬,根据人民来信来访揭发的问题,抓大案要案,在全县引起极大震动。广大干部群众主动送上门二百五十三份揭发检举材料。通过调查再次证明,长期以来群众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有些尚未把问题的严重性充分反映出来。
地委工作组和新县委对涉及全县的重大问题当机立断,一一作了严肃处理。首先,清理和查处了混进领导班子中的民愤最大的造反派头头和打砸抢分子。被群众称为“不是县委常委的常委”、靠造反起家的原县委办公室主任傅辉,疯狂诋毁党的三中全会路线,安插亲信,在许多问题上凌驾于党组织之上,甚至左右前县委主要负责人,非法查抄向中央反映情况的信件,打击陷害反对他们的干部群众。“文革”中历次武斗的总指挥祖洪先,直到前不久还窃据着县银行行长职务;造反起家的派头头、多次武斗的组织者之一的王长玉,仍把持着县工业局的领导权。新县委果断撤销了他们的职务,深得民心。为进一步清理干部队伍中的“三种人”和为正在进行中的机构改革打开了局面,起到促进作用。
其次,严厉打击和处理了一些严重违法乱纪的干部,狠刹了歪风邪气。岸堤公社岸堤六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在安,长期奸污妇女,民愤极大,却始终无人过问。界湖公社后仲疃大队、砖埠公社尤家埠子大队、岸堤公社局埠大队都是前县委领导抓过的典型。这三个大队的主要领导者,有的是“文革”中有明显打人行为和挑动武斗的派头头;有的近几年不顾社员强烈要求不但不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反而乱砍树木,破坏水利设施,毁坏集体财物;有的则作风恶劣,吃喝挥霍,赌博成风,谁给提意见谁就遭毒打。对这样的干部处理后,社员群众鸣放鞭炮庆贺,生产热情顿时高涨。
再次,及时处理了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重大冤假错案。尤家埠子大队原大队长尹尚明,早在“文革”初期就作为全县的“阶级斗争的靶子”多次批斗,并株连亲属,后来又以“复辟翻案犯”的罪名被判刑。这次通过法律程序予以平反。此类冤假错案很多,新县委决定抽调二百多人,分成十九个小组,逐一给以落实政策。
在调查期间,沂南县委举办了八百多人参加的领导骨干学习班,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整党有关文件,提高干部增强党性、根除派性的自觉性,补上拨乱反正这一课。许多干部深有体会地说:只有象这样真刀真枪地查处和清理,才能真正把党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