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不要在富起来的农民身上“揩油”——与黑龙江省三位人大代表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26
第2版()
专栏:

不要在富起来的农民身上“揩油”
——与黑龙江省三位人大代表一席谈
本报记者 欧庆林
时间:5月20日下午5时15分。
地点:总参通讯兵招待所。
参加人: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大队傅华廷,克山县建设大队宋加明,桦南县五一大队王忠海。
记者:听说你们是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团里的三位“富翁”,去年人均收入多少?
傅华廷:我是一千二百五。
宋加明:我也过了千。
王忠海:我是六百。
记者:小组讨论,你们讲了些什么?
傅华廷:想提点意见,诉诉苦,还没有讲。
记者:诉什么苦?
傅华廷:目前农民不合理的负担很重,一些部门巧立名目,向富起来的农民“揩油”。
王忠海:给企业“松绑”,也要给农民减轻不合理负担。
宋加明:现在很多部门向农民伸手要钱,影响农民的收入。粗略计算,我们那里,去年每口人少收六、七十元。
傅华廷:我们那里农民交粮要交晒粮费,牛马要交立户费,拖拉机、汽车每台必须起两个牌子,交通部门和农机部门各一个。连养狗还要办个证,交两块钱。
宋加明:农民修公路摊了工,出了力,过去农用车是不拿养路费的,现在要拿。
王忠海:我们那里公社开青年、团员会,开运动会,欢送新兵等,都向大队要钱。大队就往农民身上摊,有钱的就得多摊。
宋加明:农民是舍得在智力上投资的。但现在农村民办教师太多,质量太低,我们每年花钱不少,教的学生水平不高。
傅华廷:合理的负担,我们农民向来是愿意承担的,而且愿意主动承担。不合理的负担,希望能够减少。
记者评述:三位农民代表的话,反映了他们富起来之后的苦恼。农民富了,只是刚刚开始,也还只是少数。富起来的农民是有觉悟的,他们愿意出力资助兴办各项公益事业。但一些地区、部门自立名目,自定“政策”,揩农民的“油”,不符合中央精神,是应当认真解决的。
第二天,傅华廷在小组讨论会上讲了上述问题和意见。黑龙江省委副书记陈俊生当场说,小傅的发言很好。减轻农民不合理的负担问题,省里要调查了解,统筹解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