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闲话茶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26
第8版()
专栏:杂谈

闲话茶馆
顾执中
茶馆,茶馆,现在又颇有人为它呼吁起来。
反动派是怕茶馆的。抗战时,在重庆的茶馆中,都用大字写在墙上,警告在茶馆中“摆龙门阵”的人“莫谈国事”。
“四人帮”也是怕茶馆的。“四人帮”猖獗时,上海复兴公园内的茶室和其他各地区的茶馆,都立即倒下去,闭起门来。
政治不上轨道,道路以目,闲谈、休息、“摆龙门阵”所在地的茶馆,自然成为他们的眼中钉。他们可以横行不法,人民连“摆龙门阵”的叙谈的权利都没有,可谓不民主已极。
“四人帮”一倒,上海、广州等地的茶馆,又立即恢复起来。我们到南方旅行时,见上海的复兴公园茶室中,有退休工人和教师;有学生在研究数学和制图;有长髯的老人低下头在改英文课卷;也有患慢性病的人在那里休息。他们都因为家里屋小人多,就花了一角钱,到茶馆中实现他们各自不同的愿望。现在,这些茶馆的内容已不同于老舍所描写的“茶馆”了。
“四人帮”倒后,广州荔湾公园的茶馆,真是大为可观。它不但地方大,东一厅,西一厅,不知有多少茶室;而且去品茶的人,有工人、知识分子,也有些海外游客。茶馆一清早就开,要去上班的工人,跑到那里喝些茶,吃些早点,休息叙谈半小时或一小时,在精神舒畅、肚子饱饱之情况下,到厂工作,就显得精神与体力特别旺盛。这种小幸福,是其他各地享受不到的。
四川成都、重庆等地方,素以“摆龙门阵”的茶馆著称,但去秋我们到那里旅游时,似还未恢复原来的规模。北京更是谈不上了。老舍时代的茶馆,天桥有,大栅栏有,中山公园、北海公园等到处都有,现在仍寂然绝迹,迄未苏醒过来。首都风光少此点缀,未免美中不足。
有人说:茶馆虽小,却能体现国家的大治和高度民主的气氛。仔细一想,真有些道理!现在退休离休的老同志日见其多,在家中耽得腻了,让他们到茶馆去散散心,听听在会议上所不能听到的人民意见,从中洞察得失,及时反映,岂不是好事?时代变了,今天的茶馆自然也变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