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城岛的传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27
第7版()
专栏:域外散记

城岛的传说
沈大力
在一些诗人笔下,巴黎可与维纳斯媲美,因为她也是“芙蓉出水”,从塞纳河的浪花中浮现的。
据说,最早从那里露出水面的是一座披着绿藻的白垩岩岛——卢泰斯,即恺撒在《高卢战纪》中首次述及的“卢特西亚”。
纪元前52年,罗马帝国征服了卢泰斯,在其上大兴土木,建立游乐场所;该岛至今还保留着一座能容纳一千五百人的罗马角斗场,供人凭吊。
卢泰斯被并入罗马帝国版图后,岛上的克尔特人很快就拉丁化,并渐渐向塞纳河两岸发展,建成一个被葡萄藤和无花果绿化的城市。
公元451年,阿提拉率众五万,兵临卢泰斯城下。在这危急时刻,一位高卢少女挺身而出,激励同胞们拿起武器,众志成城,迫使卷土而来的匈奴骑兵调转马头,不战而退。这位巾帼英雄叫热娜维沃,尔后被追认为巴黎的守护女神。
如此看来,巴黎起源于卢泰斯这座城岛,它象一叶木舟,静悄悄地停泊在塞纳河湾。巴黎的城徽也由一幅白篷帆船图案组成,下面有句明晰的箴言:“她飘浮着,永远不沉没。”
象罗马城的形势一样,巴黎是从城岛扩充,盘旋在蒙巴纳斯、蒙马特尔、麦尼尔蒙坦、圣热娜维沃、夏乐、塑蒙和鹌鹑岗等七座山丘上的,宛若一头生机勃勃的洋葱,在法国北部的大盆地里逐层扩展开来,变为一个占地一百零五平方公里,拥有居民二百六十万的圆球形城市。
德国诗人亨利·海涅说过:“整个法兰西都是巴黎的市郊。”这样形容尽管有些夸张,但也说明巴黎之大,它不仅近郊拥有众多的“卫星城镇”,而且远郊扩展到塞纳—马恩等数省,构成所谓的“巴黎地区”,面积达一千七百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一千万。作家玛塞尔·艾梅这样逗趣道:“巴黎一伤风,整个法国都得擤鼻涕”。
然而,巴黎诱人的魅力却在于她的美貌和智慧。
倘从空中鸟瞰,可以看见这座城市被东西流向的塞纳河一分为二,河北为“右岸”,直到蒙马特尔高地,河南为“左岸”,向蒙苏里公园,乃至更远的奥利机场伸延。河两岸由三十多座大桥沟通;其中十四座跟城岛和圣路易岛相连,使市中心象一只在碧波中拨水浮游的青虾,静谧、幽雅,堪称法兰西首都最富诗意的地方。由此走过圣米歇尔桥,就进入才貌双全的拉丁区。这里是潇洒才子“索邦”(即巴黎大学)跟珍珠佳人“卢森堡公园”相会的地方,二者合为法兰西文化的象征。
从拉丁区向西,到圣日尔曼旧郊区,眼前出现一幢幢建于十八世纪的豪华别墅,其中尤以波旁宫最引人注目。再往西,战神广场上挺立着艾菲尔铁塔,标志工业纪元的开端。
与左岸相比,右岸是稍后发展起来的,呈现出一派“摩登时代”的繁华。由星形广场经香榭丽舍至卢浮宫,再转而北上,到大林荫道的玛德莱娜教堂和歌剧院,到处灯红酒绿,人群熙攘。更远是蒙马特尔高地,那里曾闪耀过巴黎公社的曙光,给人类世界展示出另一种崭新的前程。
追本溯源,城岛最早的居民是原在特洛伊牧羊的巴里斯;他在一场古典式选美中无视密涅瓦的智慧和朱诺的力量,把金苹果奉献给维纳斯,表明自己更醉心于爱神的美色。
尔后,从特洛伊王子得名的巴黎就自称是维纳斯之女,承继其母温柔的性情,又有不驯的傲骨,刚柔兼蓄,熔融出她性格的特质。
万物皆有兴衰,大都会也不例外。这座一度被誉为“光明城”的西方文明圣地,而今日益显露出病态。以城市建设而言,从1958年起,人们模仿美国的现代化,在西郊、塞纳河沿岸和意大利广场附近建造了一座座平行六面体摩天塔楼,奇形怪状,看上去象无数口垒叠的混凝土棺材,严重破坏了古城景致的和谐美。而且,由于塔楼的特殊结构,其周围终年阴风回荡,连个居民散步的去处都没有了,这也许是那些追求时髦的建筑师们所始料未及的。
沧海桑田,巴黎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变迁。现在,从某种角度看来,她似乎在衰落、沉沦。“消费社会”的利欲腐化着她俏丽的容颜,西方世界的精神贫困侵蚀着她的灵魂,这比古代阿提拉的野蛮还更难防御,致使她每况愈下,逐年失去曾经辉洒全球的启蒙之光。
当巴黎人在城里过度的物质消费中感觉烦闷时,他们就前往城郊的艾赫莫农维尔森林散心。沿途的田野里,有成群的海鸥在频频振翅,仿佛给人们送来哈佛港潮汛的信息,预示着美好的前程。
题图为巴黎城岛(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