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比塞大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27
第7版()
专栏:海外游踪

比塞大的启示
陈佩明
一个小白点不时在我脑海中泛起,它渐渐扩大,变成一张张白帆,在阳光下衬托着湛蓝的海水,傲然挺立。啊,那不是在洋面上,而是在比塞大的一块绿色坡地上。那也不是白帆,而是八百块突尼斯爱国志士的墓碑。突尼斯人把为祖国独立和自由而牺牲的先烈们象征性地埋葬在这里,为的是永远纪念赶走外国占领军的最后一战。
比塞大是突尼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位于地中海滨,是公元前一世纪由腓尼基人建立的。之后,罗马人、汪达尔人、西班牙人、土耳其人和法国人都曾相继来到这里。比塞大海港港湾宽十七公里,呈半圆形,港内可停泊五百艘船只。据说,最早来到比塞大的一个法国军官曾失声大呼:这是又一个法国的土伦港!
1881年,法国大举入侵突尼斯,突尼斯人民不断奋起反抗,终于在1956年迫使法国承认突尼斯独立。然而法国在比塞大等几个城市仍然保有军事基地和驻军。突尼斯坚持要求法国撤军,法军在1958年撤出了除比塞大以外的其他地区。一直到1963年,突尼斯人民的不屈斗争才迫使法军最后撤离比塞大,突尼斯人民赢得了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一年前,我们几个中国记者来到比塞大,访问了烈士墓地。绿茸茸的草坪上,整齐地立着洁白的墓碑,静悄悄地一派肃穆气氛。突尼斯的能工巧匠们在雄伟的烈士纪念塔下两侧石壁上,雕刻了反映突尼斯人民斗争历史的的巨幅浮雕。其中一幅描绘1881年殖民军大举进犯时突尼斯人民拿起土枪同入侵者搏斗的情景;还有一幅描绘1963年比塞大法军被迫撤走以后大批人群欢庆胜利的快乐情景。
就在这块墓地上,我们遇见了两个学生模样的比塞大小伙子。在听他们介绍比塞大最后一战的生动历史后,我脱口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1963年的时候,突尼斯比起法国来它还是弱小的,法国军队怎么会就此撤离了呢?”
没有什么迟疑,这两个年轻人抢着回答说:
“我们靠的是团结、战斗。”“我们有热爱独立的坚强意志,我们全国上下全都反对法国军队留驻我们的国土,我们还获得各国人民、特别是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支持。殖民主义者在团结战斗的正义人民面前退却了。”
这一番话说得多么好啊!不管敌对势力多么强大,正义的人民只要坚持团结战斗,终将赢得最后胜利。
突尼斯人民是酷爱自由和尊严的人民。在比塞大,相传有这么一个故事:老渔民穆斯塔里靠在比塞大湖打鱼为生。一天,他从湖里打捞回来一个大蛤蚌。刚打开蚌壳,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就扑进了他的怀抱。这位姑娘是由于拒绝嫁给暴君德基尼斯而被扔进海底永久牢狱的。她曾发誓,谁搭救了她,她就将做谁的妻子。老渔民欣然接受了姑娘的美意。他们结婚后双双骑在骆驼背上周游全城,受到热烈欢迎。人们在他们行进的路上撒下玫瑰花和其他鲜花,表示衷心庆贺。
关于老渔民与蛤蚌姑娘的美丽神话以及无名战士墓前闪闪发光的白色墓碑,向人们传递了一个信息,这就是人民要自由,不要压迫,不要外国占领。比塞大的烈士们在地下长眠已经二十多个春秋了,他们不仅为保卫祖国立下了功勋,也给一切争取自由的人们一个含意深远的有益启示。(附图片)
八百名突尼斯爱国志士在这里长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