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积极稳步地发展城市雕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5-30
第5版()
专栏:

积极稳步地发展城市雕塑
王官乙 程允贤
城市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永久性的生命能量,站立于大地之上,被称为“用青铜和石头写成的历史”。优秀的雕塑艺术品,特别是城市雕塑,可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一个民族的精神凝聚。尽人皆知,巴黎凯旋门上的浮雕《马赛曲》,留下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印记;纽约港外高举火炬的《自由女神》,成为美国的象征;1936年巴黎国际博览会耸立在苏联馆建筑物上的“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不锈钢雕像,展示了十月革命后的时代精神。
我国近两年多来,城市雕塑获得了新的发展,城市雕塑的春天正在到来。要进一步搞好城市雕塑,就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和城市雕塑的关系。
一座城市的面貌和风格,主要取决于地理景观、建筑景观、园林景观,雕塑点化其间,四者的配置融合构成了现代文明城市的风貌。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雕塑应成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它起到突出城市的主题和个性,加强城市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用,而不能只当成填空、补白的东西。这就要求在制订城市总体规划时要考虑雕塑建设,在考虑雕塑规划时又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要对城市的现状、历史、文化、地貌诸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从中找到独特之点,画龙点睛,尽情发挥。例如,四川的重庆和成都,两者都是大城市,但又各具个性。成都是文化名城,重庆却以其革命斗争历史而著称;重庆是两江汇流的山城,成都却是四面环山的平原,这些决定了它们的雕塑内容以及与自然景观的结合等方面必须有所区别。
除了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外,城市雕塑规划本身也要处理好长远整体规划与近期建设规划的关系。长远规划要有地区的和全国性的,地区规划要从本地区的历史、现状的需要出发,大型雕塑还要从全国综合考虑。例如,许多城市都提出要建立本城市的解放纪念像,这就应选择重点,否则各个城市都建立这样的纪念像,既无必要,也会造成雷同和浪费。即使是小型园林雕塑,地方在制订规划时,也要研究突出自己的特点,不要盲目模仿,到处照搬。
城市雕塑的类型和题材是多方面的。现在一些城市的公园和一些单位小园林,设置了一些少女、儿童、动物、神话人物的抒情小品,这些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的审美要求是需要的。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雕塑,应以重大题材为主,建立一些具有革命内容的,艺术性很高的,具有永久意义的有分量的雕像,这些应是精神文明的“重点工程”。我们设想,1985年是红军长征五十周年,1987年是建军六十周年,可否在长征路上选择一座山峰,石刻巨型长征纪念像;1985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1987年则是抗日战争五十周年,可否在芦沟桥建立抗日战争纪念碑或在南京建立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1989年是建国四十周年,可否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象征民族大团结的各个兄弟民族的汉白玉雕像。这些纪念雕像如能实现,对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必将起到深远的作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雕塑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构思、形象、意境和艺术形式能否拨动观者的心弦。因此,在发展城市雕塑的过程中,必须既是积极的,又是稳步的,任何时候都要把艺术质量放在首位,切忌粗制滥造、一哄而起的现象发生。为此,城市雕塑建设必须与建筑、园林工作互相配合,作到雕塑家、建筑家、园林艺术家携手并进,使城市雕塑之花逐步结出更多的硕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