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阅读
  • 0回复

放手发动群众分田保田 冀鲁豫游击战深入扩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4-27
第1版()
专栏:

  放手发动群众分田保田
冀鲁豫游击战深入扩展
【本报特讯】冀鲁豫游击战争,目前正在深入扩大的发展。蒋军所到地区,到处遭到游击队的打击。这支强大的敌后游击兵团,他们在一切蒋占村庄猛烈开展一手执枪、一手分田保田的斗争,有力的保护了农村民主秩序。他们不分昼夜的给蒋军以打击,又给主力军创造了继续歼灭蒋军的良好条件。五个月来(去年九月至一月),冀鲁豫区游击战争已创造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此,记者特走访该区某负责人,承其转告该区游击战争经验如下:
五个月中,冀鲁豫经过两次巨大变化:第一次蒋军侵入冀鲁豫区时,由于当时准备不够,表现出有些混乱,当时区党委提出:“准备全区打游击,县不离县,区不离区,就地坚持,不许退出。”在这一号召下,县区干部和武装,组织起武工队,地委分区组织起游击集团,局面即行转变。第二次蒋军侵入黄河以南地区时,蒋军主力大部为我歼灭削弱,土顽“还乡团”亦大部消灭,而我地方武装与游击队,却较前增强,群众信心空前提高,地主顾虑也随之增多,再不敢轻易向群众“倒算”,整个形势与第一次已大不相同。据极不完全的统计:五个月来,冀鲁豫敌后游击部队,与敌共作战二五○次,毙伤俘敌八千零七人。
只要坚持就能胜利
五个月的经验首先证明:沦陷区的游击战争,只要坚持就能坚持,坚持就能胜利。刚沦陷后的群众,情绪仍极高昂,他们伸手待援;被斗地主则恰恰相反,他们坐观风色,害怕变天——再变成人民的天下(个别罪大恶极者例外)。只要我们坚持进行武装斗争,地主就会软下来,群众就会硬起来。正因如此,每个干部,一开始就应考虑如何坚持,而不是退却;是放手发动游击战争,而不是消极保存。但在主力撤退之初,往往群众最大的顾虑是怕干部“长翅膀”飞走。领导斗争的干部,此时必须向群众诚心诚意的宣誓,表示自己“同生死,共患难,坚持斗争”的决心。荷泽顺河区干队向群众作了这样的保证,群众即马上热情的答复:只要你们不走,我们一定掩护。经验证明:干部决心领导带头及指导正确,就是坚持斗争的前提。除非万不得已情况(如蒋军猬集一片地区,暂作面的占领;但此种情况,决不会长久),一律均应坚持,确保农村阵地;万不得已撤出时,应于敌转移或分散时,及时插入。因各村组织,往往不垮于大敌压境,而常常垮于“还乡团”坏地主之“清剿”报复。故须一有空隙立即插入;大敌刚走,小敌刚来,“还乡团”立脚未稳,坏地主想动未动,反动统治尚未建立,我趁势反扑,最易恢复阵地,保持群众元气。插入愈晚,困难愈大,进去愈难。即使被迫暂时撤出时,亦应留少数与群众血肉联系的干部,与善于隐蔽活动的小部队,控制地主支持群众。如我准备在前,敌来在后,不是密集而是一般的几路进攻,那么我们就应就地坚决的进行坚持斗争。
主动进攻打歼灭战
依靠群众灵活跳动
怎样坚持?五个月经验证明:一般坚持斗争的作战指导原则,主要是主动进攻原则(敌进我进,敌不进我亦进),歼灭原则(不论多少,消灭就好),与群众相结合原则(为群众利益而战),实行这些原则才能保存自己,歼灭敌人。进攻才能主动,才能随机应变,被动必然挨打。敌若集中,我即分散困敌,打敌爪牙。如敌平行推进,我则以部分营兵支持民兵,联防逐村阻击,并可昼退夜进,扰袭敌人。如敌分散,我则适当集中,以袭击、伏击歼灭敌人地方兵团,应打顽区部据点,打破其碉堡政策。游击队则组织群众联防,防敌夜间抓人牵牛。当敌前进时我也前进,破坏其纵深。敌退我亦前进,打击其城郊及交通线两侧之游杂。当我主力进入某一地区时,地方部队应插入敌侧后,打敌补给,截敌溃军。其次打歼灭战应打软不打硬,这样才能愈打愈肥;消耗战则愈打愈瘦。在反对敌人“扫荡”清剿时,又必须注意适时的集中与分散,外线机动与腹地坚持相结合。如敌兵力过大,我可分散出敌侧后,歼灭土顽,特别是指挥中枢。如敌兵力不大,我可集中歼其一路。此时县区干队、游击队、武工队,必须在腹地依靠群众掩护与依托地道灵活跳动,策应外线作战,如此即能粉碎敌人“扫荡”,坚持腹地斗争。反“扫荡”反“清剿”切忌堆聚,堆聚必遭挨打;不要迎头,迎头会碰钉子。转到外线部队,亦不宜久留外线,晚进一天即会造成不小损失。
只有为群众而战 才能有群众参战
五个月的经验又证明:敌后游击战争,只有为群众而战,才能有群众参战,才能形成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为群众而战的游击战争的中心环节,就是“分田保田”的斗争。凡是很快搞起游击战争,坚决进行了镇压复辟坏蛋的地方,都能很好保持群众阵地;地主因怕变天而不敢轻举妄动。凡能大力给农民撑腰,压迫地主还粮还地的地方,则农民就敢于起来进行反倒算斗争;凡是游击战争愈开展得好的地区,群众要求愈是提高,他们由要求还粮倒地的斗争,就很快发展到要求取消保甲恢复民主秩序,向坏蛋进行报复。我们应满足群众这一要求,由点滴的反倒算到大规模的大力撑腰,组织群众反倒算复仇运动。武装保田斗争的经验又证明:凡经过这样发动群众,进行游击战争的地区,农民均能取得优势,斗争情绪高涨,地主低头与农民妥协,群众损失一般很小,并可支持任何斗争;因此游击战争的中心任务,必须是一手拿枪,一手分田的保田抗蒋的斗争,片面强调反蒋统一战线,是脱离群众的;不在游击战争中解决土地问题,必然使游击战争失败。
彻底改造 组织形式
五个月的经验又证明:和平组织形式与习惯必须彻底改造,一切应适合于游击战争,领导上应按情况划分几个游击集团,分头坚持斗争,但又必须保持一元化的坚强核心。在作风上应强调服从纪律与大胆创造相结合,展开立功运动,及时表扬模范,好的奖励,坏的处分,决不姑息,这对游击战争开展的关系极大。
由于正确执行了以上的游击战争的原则,冀鲁豫黄河南线的游击战争的规模,目前已扩展至四十五个县,其战绩仅三月上半月不完全的统计,即进行较大战斗二十余次,俘敌五百余人,毙伤一百余人,缴汽车四十八辆,其他胜利品甚多。这些成绩,绝非偶然。
对今后任务,冀鲁豫提出:拿出一切力量,放手坚持斗争,变一切游击区为游击根据地和根据地,开辟尚未收复的沦陷区。放手发动群众,一手拿枪一手分田保田,普遍与群众宣誓,生死与共,决不退走,武装与政权直接为分田保田撑腰,为肃清还乡团控制地主而努力。在战斗中,要特别注意建军,要一面战斗,一面整训,不仅要提高现有部队战斗力,而且要壮大地方兵团。县区干队在一切战争空隙要进行各种建设和准备工作,否则空隙时麻痹松懈,敌人“扫荡”时即会恐慌混乱,既不能很好粉碎“扫荡”,又不能迅速提高。
(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